默默奉献、令人尊敬的志愿者们
说一声“节日快乐”
播撒志愿阳光,你们辛苦了!
同时
今年也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志愿者服务队
成立七年
其中有深耕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优秀法官和法官助理
也有来自各高校青春洋溢的大学生
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他们异彩纷呈的志愿服务体验中吧!
我是法官
也是知产法院志愿者!
服贸会上的“知识库”
2022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3名专家型法官和3名优秀青年法官助理成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的普法者,也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志愿服务者,通过一场专业论坛、两个司法服务工作站、三场主旨演讲,深度参与服贸、高质量服务服贸。作为普法志愿者他们深入展区,以案释法、现场答疑,为参展主体提供一站式、零距离知识产权司法服务。
在种业大会上播撒普法“种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第二十九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上,张晰昕法官作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志愿者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为展商解答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她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印制的《植物新品种普法宣传手册》《植物新品种案件司法鉴定流程指引手册》等普法材料,送给前来咨询的农业展商,切实帮助种业经营者提升知识产权法治意识。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通过平衡原研药企业和仿制药企业利益,最大限度地推动药品的可及性,让中国老百姓吃上好药,吃上便宜药。在中关村论坛“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平行论坛上,来自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志愿者、审判业务专家芮松艳法官以“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为视角发表了主旨演讲,同参会者分享她的专业知识,以更好助力原研药企业和仿制药企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公开庭审中的“法治宣讲者”
在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赵明法官“变身”法治宣讲志愿者,以案说法,向旁听庭审的人员宣讲宪法精神、普及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她将晦涩的法律知识通过鲜活的案例向旁听人员娓娓道来,在他们心中种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敬畏法律的种子。
战“疫”一线的“小蓝”志愿者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来自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干警积极下沉社区、主动参与防疫,成为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大白”“小蓝”志愿者,用情用爱为人民做好服务,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京知志愿者的力量。
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现场“绽放的雪花”
朱蕾法官是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志愿者,服务保障国家体育馆全部冰球比赛数万名观众的集散。从大年初二到冬奥会顺利闭幕,她和每一位志愿者都是一朵“燃烧的雪花”,汇集成千万雪花,竞相绽放在美丽的冬奥赛场。而观众在雾气腾腾的车窗上写的“辛苦了!”,也成为她收到的最好的春节礼物。
我是大学生
也是知产法院志愿者!
京知志愿队成立七年以来,共吸纳、管理了超过70所高校的千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内专门设立的“志愿者之家”,也成为了志愿者文化的展示和传播平台。
志愿者有话说: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也是一名志愿者
初入法院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标语,瞬间增强了我作为一名法学生的责任感,让我对法院志愿者生活充满了期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卷宗,在翻阅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和各类证据清单的过程中,我逐渐厘清了诉讼流程和法律说理的思路、初步了解到了每一次庭审所需要的手续。在法官的指导下,我学习了裁判文书产生的全流程,深切地感受到法律想要运用得好、有说服力,不仅需要理论支持,更需要经验加成。
——林子涵
志愿者有话说:我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也是一名志愿者
作为法院志愿者,也许我们做的是看似重复琐碎的小事,例如排序、编码、复印、核对、整卷等等,也许初来乍到的我们总是因为不够熟练而免不了出各种各样的小差错。但是,我们的内心会为每一条法律的熟悉而满足,会为每一次当事人的肯定而欣喜,会为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而雀跃。这些工作看似不起眼,但却是一颗颗细小又坚固的螺丝钉,维持着整个法院系统的正常运转,在潜移默化地培养着我们的法律实践技能的同时,体现着我们作为志愿者的价值所在。志愿服务工作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挑战,更是动力。
——咸春亭
志愿者有话说: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生,也是一名志愿者
作为一名知产方向的学生,能够成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志愿者对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之前我对于法律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这一次的志愿服务让我终于有机会走进这扇大门得以窥见这纷繁法律世界的一角。在这里我不仅仅学习到了司法志愿者的专业和严谨,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温度。
——岂肇彤
大学生志愿者的带教老师同样也着深刻的体会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三庭法官助理、志愿者带教老师张迪
从2018年来院至今,我也带过不少大学生志愿者。随着工作经历的增加,大学生志愿者与我们自身的年龄差距越来越大,他们每一个人的特性、性格也千差万别。每一次带大学生志愿者,我都感觉是和一个新的搭档在开展一段新的工作。大学生志愿者中大部分是法学院学生,他们具有法学理论的基础,但缺少法律实践的机会。我每次都会先和志愿者聊聊工作,聊聊生活,让他们熟悉志愿服务内容,按照他们的特点去安排、指导工作。志愿者之所以来到法院,不仅仅是为了丰富简历,而是希望能够在案件中实践所学,感受法院真实的工作节奏,体验更多的职业选择,充实自己的职业规划。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怦然心动了呢?
心动不如行动
欢迎投递简历(注明联系方式)
成为一名闪闪发光的京知志愿者吧!
供稿:立案庭
作者:冯正昊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