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卡尔丘克|温柔的讲述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李怡楠 译

舍友说封面很像园林设计书

🌳🌳🌳 //

摘录:

“西方人认为自己和其他地方的人,和其他生命体截然不同,认为自己是特殊的、悲惨的。他们讨论’被抛境况’,谈论绝望、孤独。他们歇斯底里,喜欢自我折磨。但这只是将微小差异变成了宏大戏剧。我们为什么要假设人与世界之间的鸿沟比其他两种现存个体之间的鸿沟更伟大,更重要呢?你能感觉到这些吗?为什么你和这个落叶松之间的鸿沟就比这个落叶松和啄木鸟之间的鸿沟更重要?”

“因为我是人。”她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难过地点点头,似乎已经知道,他们是无法相互理解的。

“你记得奥维德吗?他预见到了这一切。”崔继续说着,他坐在了栏杆上,湖就在他的身后,“蜕变从不基于机体的差异。变形也是一样:它强调的是相似性。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仍然都是黑猩猩、刺猬和落叶松,这一切就在我们身上。这一切对我们而言都触手可得。我们和它们之间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距离。只有关节和细小的缝隙能将我们区别开来。宇宙是一元的。世界只有一个。”

——节选自《变形中心》

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讲

“温柔的讲述者”

童年|

……

“可是我都还没来到这个世界,你又怎么想念我呢?”我问妈妈。“那时候我就知道,你会想念你失去的人,也就是说,思念是由于失去。”

“但这也可能反过来。”妈妈说,“如果你想念某人,说明他已经来了。”

这些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波兰西部乡村的简短对话,我的妈妈和她的小女儿的对话,永远地印刻在了我的记忆中,给予我一生的力量。它使我的存在超越了凡俗的物质世界,超越了偶然,超越了因果联系,超越了概率定律。它让我的存在超越时间的限制,流连于甜蜜的永恒之中。通过孩童的感官我明白,这世上存在着比我想象的更多的“我”。甚至于,如果我说“我不存在”,这句话里的第一个词也是“我在”——这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奇怪的词语。

真实&虚构|事件&经验|神话

我经常遇到质疑我作品真实性的问题:“您写的都是真的吗?”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预示着文学的终结。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无辜的问题,但作家听起来确实很可怕。我又该如何回答?我该怎么解释汉斯·卡斯托普、安娜·卡列尼娜或维尼熊的本体论地位呢?

我认为读者的这种好奇心是文明的退化。它损害了我们多维度地(具体的、历史的、象征的、神话的)参与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生活的能力,参与被称为生活的事件链的能力。生活是由事件创造的,但只有当我们能够解读它们,尝试理解并赋予它们意义时,它们才会成为经验。事件是一种事实,经验却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其他东西。是经验,而非事件,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素材。经验是一种被解读并留存在记忆中的事实。它还意指我们心中的某种基础的、有意义的深层结构,我们可以在这种结构的基础上,扩展自己的生活并对此仔细研究。我相信,神话就发挥着这样的结构性作用。众所周知,神话从未发生过,但它总在发生着。今天,神话不仅存在于古代英雄的历险记中,还体现在现代的电影、游戏和文学作品之中。奥林匹斯山众神的生活被移至王朝之中,而主角们的英雄事迹则由劳拉·克劳馥演绎。

在真假的尖锐对立之中,由文学创作讲述的我们经验的故事,具有其自身维度。我从不热衷于对虚构和非虚构进行简单划分,除非我们认为这种划分是口号性的。在浩如烟海的关于虚构小说的众多定义中,我最喜欢的是最古老的、亚里士多德的定义:虚构总是某种事实。

我也非常信服作家、散文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对情节和报道的区分。他曾经写道,当我们说“丈夫死了,然后妻子死了”时,这是一种报道。当我们说“丈夫死了,然后妻子伤心而亡”时,这就是小说。每种情节化的处理都是我们从“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过渡到试图根据人类经验来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文学开始于“为什么”,即使我们习惯于不停地用“我不知道”回答这个问题。因此,文学提出了维基百科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它不仅限于事实和事件,还直接涉及我们的经验。

富有生机的世界万物|

女士们,先生们,照片上的女人,我的妈妈,在我出生前就想念我的人,几年后开始给我讲童话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写的。一个被扔到垃圾箱的茶壶抱怨自己受到了人类的残酷对待——只不过是壶把掉了,人们就把它给扔了。如果人类不是如此苛刻和追求完美,它就还能派上用场。接着其他一些坏掉了的物件挨个儿讲自己的故事,一个真正的史诗故事就这么诞生了。

我小时候听这个童话的时候,脸上沾着点心渣儿,眼睛里满是泪水,那时的我深信,每个物件都有自己的问题、感情,甚至与人类一样的社会生活。餐具柜中的盘子会相互交谈,抽屈里的刀叉是一个大家庭。动物是神秘、智慧和有自我意识的生物,精神的联系和深刻的相似性一直将我们与它们联结在一起。河流、森林、道路也有它们的存在——它们是有生命的,勾勒出我们生活空间的地图,为我们构建起一种归属感,一个神秘的空间。我们周遭的景观有生命,太阳、月亮和所有天体有生命。整个可见和不可见的世界都有生命。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此产生怀疑的?我在生活中寻找着这样的一个时刻,只需一个单击,一切就变得不同,变得更细微,更简单。世界的浅吟低唱被城市的喧器、计算机的杂音、凌空而过的飞机的轰鸣,以及信息海洋中那令人厌烦的白色纸片给取代了。

现实的复杂联系|相似性

科学家们试图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现实,它是一个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影响网络。这不仅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即认为如我们所知,在某个过程中,最初的微小变化,在未来会产生巨大且不可预测的结果,而现在这里还有无数的蝴蝶及其翅膀在扇动,从而形成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波。

在我看来,“蝴蝶效应”的发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在那个时代,人们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能力、控制力,对世界的掌控力。“蝴蝶效应”并没有消减人类作为建造者、征服者和发明者的力量,却令我们意识到,现实比我们任何时候想象的都要复杂。而人不过是这些过程的一小部分。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着独具个性的,甚至有时令人惊讶的关系。

我们所有人——我们和植物、动物、物体——都沉浸在受物理定律支配的一个空间里。这个共同空间有着自己的形状,物理定律在其中雕刻出不计其数的、不断相互参照的形式。我们的心血管系统类似于江河的流域系统,叶片结构类似于人类的通信系统,星系的运动类似于洗脸池中水流动的

漩涡,社会的演进类似于细菌菌落的变化。这个系统在微观和宏观尺度上都展示出了无限的相似性。我们的话语、思维和创造力不是抽象的,与世界分离的东西,而是其不断转变过程在另一个层次的延续。

“第四人称讲述者”|碎片

是否有这样一种讲述出来的故事,能够跳脱“我”自己缺乏沟通的封闭性,揭示更大范围的现实并展现相互关系?能够使我们远离那些普遍存在的、显而易见的、“毫无创见的观点”的中心,并且能够从中心以外的角度来审视非中心的问题?

我很高兴文学出色地保留了所有怪诞、幻想、挑衅、滑稽和疯狂的权利。我梦想着高屋建领的观点和远远超出我们预期的广阔视野。我梦想着有一种语言,能够表达最模糊的直觉。我梦想着有一种隐喻,能够超越文化的差异。我梦想着有一种流派,能够变得宽阔且具有突破性,同时又得到读者的喜爱。我还梦想着一种新型的讲述者——“第四人称讲述者”。他当然不仅是搭建某种新的语法结构,而且是有能力使作品涵盖每个角色的视角,并且超越每个角色的视野,看到更多、看得更广,以至于能够忽略时间的存在。哦,是的,这样的讲述者是可能存在的。

……

也许我们应该相信碎片,因为碎片创造了能够在许多维度上以更复杂的方式描述更多事物的星群。我们的故事可以以无限的方式相互参照,故事里的主人公们会进入彼此的故事之中,建立联系。

……

托马斯·曼在《浮士德博士》中描写了一位作曲家,他提出了一种能改变人类思维的全新的音乐类型。但是曼没有具体描写这种音乐是什么样的,他只是提出,这种音乐听起来是什么感觉。也许这就是艺术家所扮演的角色——预先体验一下可能存在的艺术,然后用这种方法让它变得可以想象。而可以想象到的,就是存在的第一阶段。

温柔的讲述者|

我写小说,但并不是凭空想象。写作时,我必须感受自己内心的一切。我必须让书中所有的生物和物体、人类的和非人类的、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一切事物,穿透我的内心。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我都必须非常认真地仔细观察,并将其个性化、人格化。

这就是温柔的作用——温柔是人格化、共情以及不断发现相似之处的艺术。

创作一个故事是一场无止境的滋养,它赋予世界微小碎片以存在感。这些碎片是人类的经验,是我们经历过的生活,我们的记忆。温柔使有关的一切个性化,使这一切发出声音、获得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并表达出来。是温柔,让那个茶壶开口说话。温柔是爱的最谦逊的形式。是没有出现在经文或福音书中的爱。没有人对这份爱发誓,也没有人提及这份爱。这份爱没有徽标或者符号,不会导致犯罪或嫉妒。

当我们小心地凝视非“我”的另一个存在时,它就会在那里出现。

温柔能捕捉到我们之间的纽带、相似性和同一性。这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世界是鲜活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合作且彼此依存。

文学正是建立在对自我之外每个他者的温柔与共情之上。这是小说的基本心理机制。这种神奇的工具、最复杂的人际交流方式,使得我们的经验穿越时空,走向那些尚未出生的人。有一天他们会去阅读我们所写的内容,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讲述。我不知道他们的生活会是怎样,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到他们的时候,我常会感到羞愧和内疚。

今天,我们努力在气候和政治危机中找寻自己的位置,并试图通过拯救世界来与之抗衡。这危机并非毫无缘由。我们常常忘记,这不是什么运势抑或命运的安排,而是非常具体的经济、社会和世界观(包括宗教)的决定带来的结果。贪婪、不尊重自然、利己主义、缺乏想象力、无休止的竞争、责任感缺失,使世界处于可以被切割、利用和破坏的境地。

所以我相信,我必须讲述这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在我们的眼中是一个鲜活的、完整的实体,而我们在它的眼中——是个微小而强大的组成部分。

THE END
0.巴黎奥运“时尚周”已开启,LVMH带来了哪些特别呈现?顶部的开放式设计,专为展示奥运奖牌而设计,左右两侧可展开,箱体设置多个抽屉,可容纳468枚奥运奖牌。这款箱子的多个细节之处都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技巧——每个抽屉都覆盖有黑色哑光皮革,把手亦用黑色皮革装饰,箱体还特别定制了细致的压花和奥运会徽标。 2.奥运会与残奥会奖牌jvzquC41yy}/fxzdcp4dqv4fqwhbpjur1fotrjyejA{skF*4Hpuug.7H:8:83;>63
1.2026米兰冬奥会会徽,借鉴的中国文字吗?|残奥会|奥运会|北京冬奥会2026年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申奥标志 以米兰大教堂为设计原型整体视觉如一座山映射阿尔卑斯山和多洛米蒂山 徽标配色与意大利国旗呼应其设计旨在展示米兰与科尔蒂纳之间的统一回顾其他设计方案SPRING 02往期冬奥会会徽设计SPRING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 2018年平昌冬奥会会徽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I8IY8W9727379D>U0jvsm
2.筑梦冰雪相约冬奥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发出的声音是汇聚、是共享、是未来。 冬奥会徽标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是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使用的标志。主要由会微图形、文字标志、奥林匹克五环标志三个部分组成。图形主体形似汉字“冬”的书法形态,主色调为蓝色。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微“飞跃”。其设计秉承展现举办地文化、jvzquC41yy}/onnrkct/ew4635?hg=;
3.巴黎奥运会海报发布有没有惊艳到你?【巴黎奥运会海报发布】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官方海报于当地时间3月4日揭晓(图1-2-3),与以往各国奥运会海报简约设计(图4-10)形成鲜明对比。海报由法国插画师Ugo Gattoni设计,采用双联设计,可以组合成统一的形象,“我不希望它只有徽标和日期,我想讲述一个故事。” jvzq<84urqxuu7nhgpm/exr1e1>Yj]>RNTtdR
4.东京奥运会吉祥物将采用公开征集方式组委会表示,“不以人或过去成绩,而将以设计作品来评估。”关于征集方式,有意见认为应吸取大会徽标“选拔过程不透明”的教训,不附加条件进行公开征集,但另一方面,由于要求高度专业性,也有方案提出应限定于专业设计人士。 讨论会议将在3月底前决定详细的应征资格和审查方法,并提交国际奥委会(IOC)和国际残奥委会(IPC)。jvzquC41o0nvcwvkw0ipo8w1OX>xZƒJyOFiyO]^4Z|K{PO=zPFm3Oƒh|PFi2
5.2024巴黎奥运会创意设计手册(34份,附下载)2024年巴黎奥运会于 7 月 26 日在塞纳河畔举行开幕式。这是夏季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在体育场外举行开幕式。在此之前,巴黎已于6 月 7 日在埃菲尔铁塔上安装了奥运五环。 设计总监Joachim Roncin谈到了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设计制作,从火炬和奖牌到海报和吉祥物。他讨论了游客和观众在整个比赛期间将看到的这些视觉效果。jvzquC41yy}/frlkvcrjpp3eqo5bt}nengy03;97777/j}rn
6.伦敦博物馆新logo引热议/巴黎奥运会特别版海报亮相/威尼斯国际 奒Z  j%R斈 岚幇 ?(d+ 煋Y狖v鳚欗︳a铎6怳檡N瀐  - 4{噭Y糘&酙垌 3o:坡`穹 a詐= 坋P绵€瀘v\褨锞 暸)&輅⒈H飊茴锑】m鼭/c:X溚 9跃汑罽 嫠t袡蝺蟵 /b C > 翖?L晡p羿骮~ !A{豞䌷?H类f X  8o )6 &V甹 . )儻 |狨鍿jvzquC41yy}/|ltqn0ipo7hp1cxuklqg1\SU[‚TVmyUB?F3jvor
7.冬奥会开幕式各国“战袍”终亮相!你被种草了吗?据悉,本次冬奥会Lululemon取代Hudson's Bay为加拿大奥运健儿设计制作运动服。其团队已经与加拿大奥委会和加拿大残奥委员会达成协议,Lululemon将成为未来四届奥运会加拿大队的独家奥运服装供应商。 自2021年9月首次官宣成为加拿大奥运代表队官方服装供应商后,10月26日,他们在多伦多召开了发布会,公布了2022北京冬奥会加拿jvzquC41hcyikxs0khkoi7hqo1i0:MRmQlQ6tv8
8.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西安交大附中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答:我选择的人物全名是:___,与评价对应的情节是:___ 组卷:14引用:1难度:0.5 解析 4.下面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标志,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志愿者徽标,说出它的构图元素,并且简要介绍其寓意。不少于80字。 组卷:15引用:1难度:0.5 解析二、第二篇章:江湖庙堂,抉择jvzquC41yy}/l‚jqq0ipo8ur19886>:27/i4cA2656j.d?78/7jd2jh5ef<:d
9.《大地行吟》第12期曾佐勋个人专辑《长江诗韵》、《大地行吟》主编。中国-奥地利联合培养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教学名师、校关工委委员、华中构造力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委员,《地学前缘》主编助理。曾任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校区访问教授。 咏牛(通韵)jvzquC41c0sfkyncp0io1=9{tqo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