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和2012年,我曾两次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庆功会。今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第三次进入人民大会堂,我的心情非常激动。作为党代表,现场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讨论国家政治的重要议题,我感到十分荣幸。
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闭幕式那天,几千名党代表在会议结束后一起合影。我坐着轮椅,坐在第一排的角落里。 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总书记走了过来,他停了一下,对我说:“你是残疾人运动员,参加过残奥会的。”那一刻,我激动得无以言表,赶忙说:“总书记好,我是陕西的,安康的,石泉县的夏江波。”
虽是短短一瞬,那一幕我却记忆犹新、倍感温暖。会场中那么多人,还有很多德高望重的英雄前辈、各行各业的楷模先锋,我坐在第一排的最右边,总书记能走过来关心我,真是太感动了!
一路走来,我就是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关爱中成长起来的。是党和国家的培养,让原本不自信的我变得开朗自信, 从残疾的农村娃,成长为残奥会冠军、党的二十大代表,实现了人生的华美逆袭。
14岁之前,我的生活几乎是静止的。
从小生活在陕南安康秦巴山区的大山里,家里兄弟姊妹4个,我排行老二。20世纪90年代,我们那里交通不便,家里8口人,全靠父母种地为生。5岁那年,我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下半身瘫痪,除了能自己吃饭,其他的事情都要人帮忙。我一直非常自卑,每次家里来人,我都会躲起来,不敢说话。
家里的农活似乎永远也干不完,父母总是忙碌个不停。我常常就是一个人,坐在爸爸为我做的小木凳上,望着窗外的风景,一看就是一整天。
2004年,为了备战2008年北京残奥会,陕西省残联在全省范围内选拔残疾人游泳运动员,15岁的我被通知参加应选。得知消息后,我特别开心。从小长那么大,我连河边都没去过,更别说游泳了。我见过最多的水,就是妈妈挑在大水缸里的水。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我知道,这就是我等待已久的机会。
几天后,妈妈背着我来到县残联,来选人的工作人员,见我双腿无法行走、身体瘦弱,对我说:“你的残疾程度太重了,让妈妈背你回去吧。”
第一次来到县城,第一次看到汉江,第一次见到县城街道上那么多人,一下子又要回去,想起一个人一坐就是一天的日子,我接受不了。当时我拿起妈妈带来的拐杖,拼命想要站起来。我说“我行我行”,可是我没能站起来,摔到了地上,我不停地对选人的叔叔说:“求求你让我试试吧,我一定会努力听话、好好学习的!”
也许是我的执着,打动了工作人员,我终于获得了试一试的机会。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大家说到运动员时总提天赋,但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天赋,有的只是抓住一切机会的坚持。
在西安秋林度假村,我第一次见到游泳池,既紧张又激动,还有些害怕。当时一起训练的学员,年龄都是十四五岁,他们有的上肢残疾,有的下肢残缺,我的残疾程度是最重的。第一次下水训练,教练下水亲自教,每个学员游着游着沉了下去,教练就把人捞起来,以此锻练大家的胆量。有的人害怕,爬起来就跑,哭着说不练了。虽然我也害怕,但我别无选择,这是我争取的机会。如果我能走出去,爸爸妈妈就不会那么累了。
坚持,还是坚持,15天的集训,我学会了仰泳。在双臂一次次打到水道线、一次次破皮流血结痂中,我掌握了方向和平衡,也从此和游泳结下不解之缘。
集训之后,教练通知我们去昆明训练。在昆明训练期间,新的一轮淘汰又开始了。
为了留下来,每次下课之后,我都会主动加练。一次练习蛙泳的过程中,我的身体越游越沉,渐渐被水淹没。幸好当时有个师哥也在泳池训练,他发现我沉底了,及时叫来教练把我捞了起来。溺水让我对泳池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那次事故后,教练也不敢让我下水了。
不训练,教练把我刷回去怎么办?一想到被淘汰回家,我就焦虑得不行。我在内心告诉自己,必须克服内心的恐惧。我几次三番地跟教练要求,要下水训练,教练看我这么坚决,终于同意了,但找了一位队员,陪我一块训练。
课程一天天地增加,强度也在不断提高,很快我学会了全部的泳姿,技术动作也越来越熟练。2006年,我从陕西省队选入国家队。两年后的北京残奥会,我拿到了一枚铜牌。虽然是铜牌,但在家门口拿奖,我也觉得无比的光荣。然而当我真正站在领奖台上,我才知道,铜牌跟金牌的距离有多远,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我要站在最高领奖台上,让国旗飘扬,让国歌奏响!
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如愿拿到了两枚金牌,不但超水平发挥,还打破了世界纪录。
这两枚金牌,没有一枚来得容易。
先是备战期间,距离比赛不到8个月时,教练告诉我伦敦奥运会立项项目只有50米自由泳和100米自由泳,我原本练的蛙泳和混合泳,一个都没立项。之前7年的准备,几乎全白费了。时间紧迫,来不及崩溃,我思考了整整一晚,决定从第二天起,把短板自由泳当成主项来练习。
每天最早一个去游泳馆,最晚一个离开训练场。常年泡在水里训练,我的鼻炎越来越严重,每次鼻炎犯了都要出去打点滴。为了不影响训练计划,为了不让教练担心,我总是把泳衣穿在外套里面,把训练装备背在背包里,打完点滴后赶回队里直接下水训练。
9月7日第二场比赛时,因为体能消耗和精神压力都很大,我发着低烧。比赛时刚一下水,我的脚就碰到了池壁,下肢开始痉挛。我越游越沉,看着身边其他的选手都在奋力向前,我只能拼命挥动双手,保持身体尽量浮起。最后近10米的距离,我闭上了眼睛,没打算换气,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去。终于第一个冲线,领先第二名0.02秒……
通过一次次的比赛,我总结了一个经验,那就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去坚持,再大的困难都难不倒我。
从2004年到2016年,12年运动生涯里,我获得了大小奖牌56枚,成为集残奥会、世锦赛、亚残运会、全运会冠军于一身的游泳运动员。
每一次看到五星红旗升到最高处,我都会为伟大的祖国感到深深的自豪。回想自己过往的付出,想起儿时坐过的小木凳,我心里特别感慨。我不再是邻居嘴里那个可怜的姑娘了,也不再是父母的累赘了。我能自食其力了,虽然走不了路,但一样能为祖国争光。
2016年,因为身体和年龄原因,我选择了退役。
在外训练这么多年,我一直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尤其是老家的残疾人和留守儿童。我用自己的积蓄,买了很多生活用品,自发去他们家里慰问。看着躺在床上的残疾老人和背着新书包的孩子们露出笑脸,我觉得这事儿做得值得。
同年9月,我还圆了一直以来的读书梦,前往北京体育大学攻读运动训练专业。我有了自己的小家,也有了孩子,生活过得平凡而幸福。
2019年,陕西省体管中心王教练找到我,为筹备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他希望我从事皮划艇训练,为残疾人体育事业再付出几年。听完教练介绍,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虽然新项目难度大要重新学,但组织培养了我,我就应该第一时间冲锋在前。
一边是大三学业,一边是新的训练,两边都不能耽误。2020年到2021年,我把两岁的孩子放在父母家,北京西安两头跑。重新进行体能训练,掌握皮划艇的技术要领,不断提高新项目所需的爆发力,虽然压力特别大,但我经常给自己打气,慢慢地练出了信心。2021年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上,我为陕西赢得了两枚银牌。
虽然没能拿下金牌,但在我的亲自挑选和推荐下,石泉县的李常召和汉阴县的赵小乐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赵小乐也是大山里的孩子,去年拿了射击项目的两枚金牌,奖金改善了家里的情况,现在人也自信多了。看到他的变化,我比自己拿了金牌还要高兴。我想,不论什么形式,能让冠军继续延续下去,是一个体育人最根本的职责所在。
如今,我在老家石泉县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担任教练员,负责县里学生运动、群众运动、游泳协会等活动和组织的技术指导。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我感到肩头的责任更重了。我会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给更多人,把自己的专业技术、备战经验,还有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如果有机会,我希望教残疾人学游泳,让更多人像我一样,因体育而受益,改变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