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领导会见参加里约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河南成员
李露庆祝胜利
许庆:男,24岁,肢残,平顶山市人,S6级游泳运动员。
曾获第十三届北京残奥会3枚金牌、1枚铜牌;第十四届伦敦残奥会4枚金牌,4次打破4项世界纪录;第十五届里约残奥会3枚金牌,2次打破世界纪录。自2004年以来,先后获得国际、国内重大比赛金牌35枚。
李露:女,22岁,肢残,邓州市人,T46级田径运动员。
曾获2013年亚洲青年残疾人运动会3枚金牌;第九届全国残运会2枚金牌、1枚银牌;第十五届里约残奥会1枚金牌、1枚铜牌。
里约残奥会河南阵容
王金刚:男,25岁,肢残,平顶山市人,S7级游泳运动员。
曾获第十四届伦敦残奥会1枚铜牌、1个第六名;第十五届里约残奥会1枚铜牌,2个第五名。自2010年以来,先后获得国际、国内重大比赛10多枚奖牌。
张岩:男,49岁,肢残,郑州市人,TT4级乒乓球运动员。
曾获第十二届雅典残奥会1枚金牌、1枚铜牌;第十三届北京残奥会1枚银牌;第十四届伦敦残奥会1枚金牌、1枚银牌;第十五届里约残奥会团体第四名和单打第五名。自2000年以来,先后获得国际、国内重大比赛金牌40余枚。
申同庆:男,26岁,肢残,安阳市人,F41级田径运动员。
曾获第九届全国残运会1枚金牌、1枚铜牌;第十五届里约残奥会第四名。
赵亚龙:男,19岁,肢残,濮阳市人,T/F47级田径运动员。
曾获第九届全国残运会1枚银牌;第十五届里约残奥会第八名。
“为你们点赞!”9月23日,省委副书记邓凯,副省长王艳玲等省领导,在郑州亲切会见了我省随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第十五届里约残奥会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邓凯代表省委、省政府对我省残奥健儿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
□本报记者卢松
在我省残奥健儿凯旋之际,本报记者就他们参加本届残奥会有关情况,以及今后全省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方向等话题,对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丽进行了专访。
记者:里约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残疾人运动员顽强拼搏、勇攀高峰,赢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奏响了催人奋进的生命凯歌。请谈谈此次河南残疾人运动员参加里约残奥会的情况?
王丽:首先,非常感谢全省人民对河南残疾人运动员的关心、关注、支持和厚爱。经过国内外重大赛事的历练和层层选拔,我省共有张岩、许庆、王金刚、李露、赵亚龙、申同庆6名残疾人运动员和1名教练员、1名工作人员参加本届里约残奥会。在田径、游泳、乒乓球三大项15个小项的比赛中,我省参赛运动员秉持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信念,取得了4金、2铜,两破世界纪录和3个第四名、3个第五名、1个第八名的优异成绩,为祖国增了辉,为河南争了光,为家乡添了彩,续写了河南残疾人体育事业新的辉煌。
此次我省参赛的6名队员中,既有3名参加过多届残奥会的老将,也有3名首次参加残奥会的新生力量。新老融合的队伍结构,不仅保证了优势项目中金牌的取得,也锻炼了年轻队员,培育了新的夺金潜力。比如,被誉为“中国无臂飞鱼”的游泳运动员许庆,在本届残奥会上勇夺三枚金牌、两次打破世界纪录。参加四届残奥会的他,共获得十枚残奥金牌,成为不折不扣的“十金王”;首次参加残奥会的90后运动员李露,在田径项目中获得了一金一铜,这是我省残疾人田径运动员时隔20年后再次登上最高领奖台,也为她个人残奥之旅画上了惊艳的感叹号。
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追求梦想、实现价值的顶级赛场,我省运动员的出色表现和拼搏精神,赢得了全社会对“生命之歌”的尊重和共鸣,再一次充分证明了“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了新时代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重”的精神风貌,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载誉归来的残奥健儿,不仅给全省残疾人树立了榜样,也是全社会学习的楷模,他们展现出的可贵精神,必将鼓舞和激励更多的人,发扬敢于担当、勇于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投入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
记者:我省残疾人运动员能够在里约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主要得益于哪些方面?
王丽:我省参赛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振奋人心,来之不易。一方面,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十分关心、高度重视,各级残联紧紧围绕残疾人全面小康目标,强力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宣传文化、权益维护、残疾人慈善事业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另一方面,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也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体育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健身体育、康复体育等群众性体育工作也全面铺开,残疾人体育的基层性、广泛性、普及性不断提高,为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活力和源泉。
运动员个人的刻苦训练和奋勇拼搏是他们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的训练中,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克服身体残障,一次次在训练中跌倒,一次次在困难面前奋起,忍着伤痛,不服输、不放弃,以顽强的毅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残奥会的舞台上,他们带着为国争光的决心和亲人的期盼,怀揣梦想,充分发扬奥林匹克精神,不畏强手,勇争第一,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奋力实现了人生梦想,充分展示了残疾人昂扬向上、拼搏奋斗的精神风貌,也让人们再一次领略到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
每一枚奖牌、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浸透着运动员的汗水和泪水,牵挂着亲人的目光和祝福,凝结着多位教练员、无数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和科学谋划,这些都是成就他们实现人生巅峰的坚强基石。
记者: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值得期待。今后,我省怎样更好地推进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
王丽:体育不只是为残疾人打开了一扇实现价值的崭新窗口,也是目前残疾人康复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更多的残疾人身体功能得到恢复、代偿,如同获得一次重生,让无数残疾人重新点燃生命的火炬,重新树立起生活的自信。因此,参与体育对残疾人今后的生活有很大帮助,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正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下一步,我省将以健康中国、健康河南、“四个河南”建设、残疾人全面小康为目标,在重点保障残疾人群众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以群众性的残疾人健身体育、康复体育为基础,大力推进全省残疾人群众性体育与竞技体育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具体来讲,一方面要围绕“创造残疾人幸福生活,加快实现残疾人全面小康”这个总体目标,进一步夯实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基层基础工作,强力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广泛实施康复健身体育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计划,实现残疾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全面提升广大残疾人的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残疾人群众性体育训练项目,同时,以残疾人竞技体育为引领,加强国家、省、市、县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拓展竞技体育项目内容,提升竞技体育水平,促进优秀残疾人运动员脱颖而出,不断在国际国内残疾人体育大赛中展现新风采、创造新辉煌。通过各级残联组织的共同努力,充分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可贵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帮扶残疾人的浓厚氛围,凝聚来自各方面的正能量,把我省残疾人事业以及残疾人体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我省残疾人运动员自1984年开始参加第7届纽约残奥会至今,已经连续参加了9届残奥会,共夺得金牌34枚、银牌8枚、铜牌8枚,打破16项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