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书匠我辈的励志偶像

张海迪,中国残联第七届主席团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委员。

张海迪,女,汉族,1955年9月出生,山东文登人,1981年8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哲学硕士学位,德国巴伐利亚州班贝格国际艺术家之家访问学者,英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艺术与人文荣誉博士,国家一级作家。 现任中国残奥委员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委员,康复国际主席。

张海迪5岁时高位截瘫,致残后在病床上艰苦自学,翻译和创作了多部作品。虽然肢体残疾,但是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人。担任中国残联主席后,她全心全意帮助残疾人康复、上学、就业、脱贫,为残疾人过上美好生活而奋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

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国残联第五、六、七届主席团主席。

童年张海迪(右为5岁10岁照片)

1955年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普通家庭。

1960年,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没有沉沦,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做斗争。

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莘县,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1年,张海迪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这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1982年,张海迪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和“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着病痛,精益求精地进行着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先后出版了翻译作品、长篇小说和散文集等200万字。

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全称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

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2008年11月,当选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2014年10月,张海迪在波兰华沙首次当选2016至2020年度康复国际主席,在英国爱丁堡正式履职。

2016年8月,担任里约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团长。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8年,9月,当选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届主席团主席。12月,连任康复国际主席,任期为2020年至2024年。

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

2022年2月,张海迪作词歌曲《在美丽的冰雪里》在“共享芬芳共铸美好——2022年残健融合春节文艺晚会”上唱响。2月21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成立,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任团长。

张海迪历任山东省莘县广播事业局无线电修理工,山东省聊城市文联创作室创作员,山东省济南市文联创作室创作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一级作家,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残联主席团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委会委员。

中国残联第一届、二届、三届主席团委员,中国肢残人协会第三届、四届委员会主席,中国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残联第五届、六届、七届主席团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主任。

2016至2020年度、2020年至2024年度康复国际主席。

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

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宣传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的故事。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张海迪名噪中华。

1983年,中共中央批复了共青团中央、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开展学习宣传张海迪活动的报告》。批复对张海迪以及我国青年作了高度的评价,指出:“中央殷切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深入地向张海迪学习。要围绕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这个根本问题,学习她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习她渴求知识、刻苦自励的顽强毅力,学习她对社会尽责、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

198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张海迪题词,表彰她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做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张海迪多年来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用自己的稿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孩子们读书。她还为灾区的残疾孩子捐献自己的稿酬。她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张海迪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张海迪曾多次应邀出访过日本、韩国,举办演讲音乐会。她的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也鼓舞着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年,她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997年被日本NHK电视台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张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2013年,张海迪提出建立残疾人事业大数据。精准的数据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要求运用信息科技成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残疾妇女、残疾儿童等专题数据信息分析、研究和应用,加强残疾人事业科学管理和服务。已建设完成大数据指标体系,数据涉及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无障碍改造以及妇女儿童在内的各领域工作,反映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的总体水平。为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纳入帮扶对象,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支持。这一数据引起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等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2015年,在全国政协会议等会议上,张海迪提出建设康复大学的创想和建议,得到国家部委支持。2016年,“建设康复大学”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2021年,“建成康复大学”又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张海迪为健全康复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加速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开拓性贡献。2022年,位于青岛的康复大学5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已基本建成。康复大学的建成,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生动实践。

张海迪担任北京2022冬奥会组委会党组副书记和执行主席,为申办、备战和办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贡献力量。张海迪为冬残奥会开幕式创作了歌曲《冬奥之花多美丽》,闭幕式歌曲《世界有你就温暖》,并为冬残奥开幕式创意了《冬残奥圆舞曲》,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冬残奥带来的欢乐和鼓舞。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前,张海迪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视点》栏目英文专访,海内外触达观众5亿人次。

张海迪担任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61枚奖牌,其中18枚金牌,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名,残疾人体育事业创造了新奇迹,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张海迪获得了美国奥委会和残奥委会赠予的荣誉奖杯。

2020年,张海迪提出为残疾妇女创建“美丽工坊”品牌,推进残疾人妇女就业,通过技能促进机会平等、赋能残疾妇女和女童、提升残疾妇女经济地位,加强了对残疾妇女增能赋权概念的宣传推广。中国残联、全国妇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已共同印发《“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实施方案》,建立100家“美丽工坊”,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开发就业岗位、辐射带动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措施,帮助10000名残疾妇女在手工制作领域实现就业增收。“美丽工坊”品牌将作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推动残疾人国际事务合作交流。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张海迪说:“即使是颗流星,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活着,就要为人民做事。”张海迪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在农村时,曾无偿为群众治病一万多人次。张海迪把为社会、为人民做事,当成最大的幸福。她的崇高精神,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芒。

张海迪要求残疾人工作者要做高尚的、擎着火把为残疾人照亮生活道路的人。她始终严守规范,廉洁自律;她强调党的高级干部首先要做到的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在物质利益面前,在任何以权谋私的诱惑面前低下高贵的头;党的高级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有风骨、有气节,不向任何不该做的事妥协,真正做到清正廉洁,只有这样,在群众中说话才有力量、有分量,才能带领同志们一起奋斗,要做一个永远让党和人民放心的人。

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

2.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3.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4.即使是颗流星,也要把光留在人间。

5.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

6.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做真正的幸福。

7.一个人要奋斗,内在的力量才是永恒的,总是依靠别人鼓劲是不会长久的。

8.在困境里,要树立信心,相信一切都会过去,学会自我鼓励,以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

9.天才都是在痛苦中诞生的。

10.今天我们的生活依然需要澎湃的激情,一个人有了激情才会热爱生活,才有生活的动力。

11.假如真的有假如的话,作为一个健康的人的话,我想我会活得比今天更好。

12.如果我能站起来的话,我想我试试跳舞,虽然我没跳过舞,但是我一直没有停止生命的舞蹈,我想灵魂的舞蹈也许比现实的舞蹈更美丽。

13.作为女性,应该宠辱不惊,或者说荣辱不惊,这是一种人生境界。

14.当你突然面对那么多的闪光灯、掌声,调整自己最重要,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心要始终像一泓碧水,那么蓝,那么深。

15.我感谢生活给了我一支能说话的笔,它让我去倾诉,我在写作中放飞了心灵。

16.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

17.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1991年1月,张海迪被诊断出患了基底细胞癌,王佐良陪着张海迪赴上海中山医院做无麻醉手术。

1998年上半年,张海迪和王佐良合作,共同翻译了美国当代作品《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这本书获得了第四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

张海迪对自己的婚姻生活相当满意,她说:“要是能打分的话,我的婚姻生活至少应该是八、九十分。”

1981年,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

1982年,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2年,获聊城地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模范共青团员”称号;

1983年,山东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83年,山东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0年,山东团省委授予“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1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2年,济南市政府记大功一次;

1992年,中国作协庄重文学奖;

1993年,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并再次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94年,全国首届奋发文明进步奖长篇小说一等奖;

1995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党员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7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

1998年,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十佳文艺工作者”称号;

1998年,全国第二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和个人特别奖;

1999年,全国第三届优秀妇女读物奖;

1999年,全国第四届外国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奖;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

2002年10月,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了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

2002年12月,《绝顶》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

2003年10月,《绝顶》获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

2003年12月,《绝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

200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9年,获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向张海迪颁发“亚太残疾人权利领袖奖”,以表彰她对“亚太残疾人十年”活动所作出的贡献人物;

2018年12月,连任康复国际主席,任期为2020年至2024年;

2019年1月,被评为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闻人物;

2022年,张海迪接受美国奥委会和残奥委会主席苏珊·利昂斯赠予的荣誉奖杯。

“张海迪精神”被定义为:百折不挠、乐观向上,渴求知识、刻苦自励,对社会尽责、为人民服务。

“张海迪精神”内涵: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渴求知识、刻苦自励的顽强毅力。张海迪高位截瘫,而她在病床上自学,后来张海迪还刻苦自学英语、德语和日语,翻译出版了英美小说;对社会尽责、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

“张海迪精神”价值:张海迪精神是改革开放之初,指引一代青年人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的“雾海里的航标灯”,为一度迷茫的人们指明了为人民服务的前进方向。“张海迪精神”,至今仍然是指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南,我们仍然需要发扬张海迪精神。

——发扬“张海迪精神”,就要有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难免遇到坎坷,问题在于如何对待。是百折不挠,乐观向上,还是一蹶不振,悲观厌世?精神状态不同,效果很不一样。张海迪从5岁起就遇上了命运的挑战,长期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而且在升学、就业、前途等问题上都遇到了重重困难。但她昂首挺胸地生活,以“即使跌倒了一百次,我也要一百零一次的站起来”的毅力和“死,我也要在大笑中死去”的乐观主义态度,终于为自己开创了新生活的大道,使一个需要依赖别人照料生存的人,变成一个为他人幸福献身的人。人是要有革命精神的。我们只要像张海迪那样,以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对待各种实际问题,就一定能生活得朝气蓬勃,生活得很有意义。

——发扬“张海迪精神”,就要有渴求知识、刻苦自励的顽强毅力。搞“四化”建设,没有文化科学知识,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张海迪深深地懂得这一点。她虽然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但发愤自学,成了一位有专业知识的文化人,用所学得的知识,服务国家服务群众,做出了许多健康人难以做出的成绩。我们要像张海迪这样,深切认识文化知识同国家建设、社会进步的关系,尊重知识,酷爱知识,追求知识,切实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发扬“张海迪精神”,就要有对社会尽责、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马克思曾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了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沉重负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亿万人。我们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发挥作用。当我们离开人世之后,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骨灰上洒下热泪。”张海迪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出类拔萃。她为群众治病一万多人次,以自己的疼痛为代价,减轻病人的痛苦,维护别人的健康,延续他人的生命。这种对社会尽责、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正是共产主义战士所具有的高贵品质。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身体有强弱,但是只要像张海迪那样,时刻想到为人民多做贡献,就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业绩来。

张海迪,人们将她的人生称为一个“奇迹”。

她5岁时高位截瘫,在之后的人生中又接连患上了十几种癌症,可她却用坚强和不屈和命运斗争到了现在。张海迪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她却因为坐轮椅跷二郎腿的姿势受到质疑,那么事实真相到底如何?

张海迪1955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天性活泼好动。

小时候的张海迪喜欢在小巷子里奔跑,在院子里和朋友们玩耍打闹,大人们见到了总要说她像只小鹿一样。

然而在未来的某一天回过头来看,这样肆意的童年好似命运不怀好意的赠礼一般,所以才会收回得那样突然。五岁时的一天,小张海迪正在和玩伴们跳皮筋,却忽然双腿无力,一下子摔倒在地,一旁的家长看到后急忙将她送往医院。

在此之前,小张海迪几乎从来没有进过医院,她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基本没有生过什么病,却不想到这一次进医院,面对的就是惊涛骇浪。

经医生诊断,张海迪患有脊髓血管瘤,并且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

但是难治还是要治,没有人想看着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此逝去。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张海迪接受了3次大型手术,摘去了6块脊椎板,这才保住了性命。

然而命虽然保住了,但是张海迪却因此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丧失了知觉,张海迪尚未真正起航的人生,注定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

这样的结果让张海迪的父母陷入绝望,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女儿,然而,张海迪的坚强和乐观让他们出乎意料。

“妈妈,你忘记你给我讲过海伦·凯勒的故事了吗?我会像她一样勇敢的。”小张海迪如是说道。

在之后的几年里,张海迪被困在她的小小的房间里,但是她不曾自暴自弃,她学习拼音、算数,然后学习识字、写作,妹妹就是她的小老师。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张海迪非但没有成为一个“废人”,反而通过自学,能在中学试卷上取得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

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乡到莘县,在这里生活条件更加艰苦,但是广阔的天地却让张海迪自由的灵魂得到了解放。

在小村庄里,张海迪毛遂自荐去教小孩子们读书写字,那些纯真灵动的生命让她的精神世界更加生机勃勃。

在教学之外,张海迪还担任着“乡村医生”一职。

她所来到的农村十分偏僻落后,村里人生了病只能用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土方子来治病,往往没有什么效果,甚至越治越严重。

在莘县的那些年,张海迪为近万人针灸治病,赢得了十里八乡的夸赞,而她的事迹,也慢慢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开来……

1981年12月,《人民日报》首次对张海迪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张海迪”的名字随即传遍了全国上下。

1983年,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邓小平为其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之后的张海迪奋斗在文学创作,完成了《轮椅上的梦》、《绝顶》、《生命的追问》等多篇作品,写作、翻译作品字数累计达到200万字。

之后的张海迪还致力于为残疾人发声,她将自己的稿费用于助力落后地区残疾孩子的成长,她担任全国残联主席,走访各地,将残疾人的需求传递到国家。

之后的张海迪成为了一种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她的乐观向上、励志学习、贡献社会的品质勉励了千万国人奋发图强。

在脊髓血管瘤导致全身截瘫之后,张海迪又曾陆续患上鼻咽癌、基底细胞癌等十几种癌症,医生一次又一次给她开具病危通知书,然而死神最终没有带走这位顽强的巾帼英雄。

张海迪从不曾因病痛而忧心忡忡,她经历过太多了,她早已能够从容面对人生中的所有磨难。

大众将张海迪的一生称之为一个“奇迹”,然而也有人质疑她的所有伤病其实只是一个“谎言”。

尤其是张海迪坐在轮椅上跷起二郎腿的姿势更让人议论不休。面对舆论的甚嚣尘上,张海迪只能揭开自己的伤疤,直面质疑。

2011年,张海迪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文,指出自己之所以一直是跷二郎腿的姿势,是因为严重的脊柱侧弯,导致她无法双腿垂直地坐,那样她的身体会控制不住地前倾。

张海迪说:“让残疾者忘却自己的痛苦,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她或许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简单的姿势竟然会为自己招致如此非议。

如果真的如部分网友所质疑的那样,张海迪的瘫痪只是一个谎言,那么她想来也不会在公众面前犯一个如此明显的“错误”,况且六十年的伪装,未必也太过辛苦。

张海迪的一生充满不幸,却又在她的坚强和奋斗中呈现了生命顽强的力量,如今的她依然奔走于关爱残疾人事业,愿她的人生遇见更多幸运。

THE END
0.聚焦贫困残疾人高质量打赢我省残疾人脱贫攻坚战与此同时,我省选树和宣传一批残疾人自强脱贫典型和助残脱贫典型,组成残疾人励志报告团,走进市(州)、企业、学校宣讲,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激励全社会的奋发自立精神。 今年8月,作为中国首个残疾人自媒体营销大赛的川渝地区首届残疾人自媒体营销大赛火爆上演,携手推动两地残疾人脱贫奔康。 https://news.sina.cn/gn/2020-12-03/detail-iiznezxs4914504.d.html
1.舆情大数据解锁残疾人创业密码自主创业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脱贫典型事迹 靠嘴巴叼着一根智能笔打字,开了淘宝店,不但卖掉了家里滞销的水果,还帮助同县的160多位贫困户和残疾人脱贫。80后安徽女孩李娟的创业经历受到新京报、新闻晨报、南方人物周刊、扬子晚报、安徽网、中国残联等媒体和机构的关注,相继将这个励志的创业故事发布到微博平台,#瘫痪在床https://www.163.com/dy/article/ESOGCLH60512D3VJ.html
2.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都是谁?一起来认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3月4日晚播出,钱七虎、邓小岚、杨宁、沈忠芳、徐淙祥、“银发知播”群体、徐梦桃、陈清泉、陆鸿、林占熺等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一起来学习这些榜样的事迹。 钱七虎:为国作长城 钱七虎,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奠基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六十多年里,他参与了许多重大国防工程,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1/12/9237244_1121017241.shtml
3.尼克·胡哲(著名残疾人励志演讲家)尼克·武伊契奇(Nick Vujicic),香港译名为力克·胡哲,1982年12月4日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塞尔维亚裔澳大利亚籍基督教布道家,“没有四肢的生命”(Life Without Limbs)组织创办人、著名残疾人励志演讲家。他天生没有四肢,但勇于面对身体残障,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06/16/3101757_335001419.shtml
4.身残志坚的励志人物故事虽然,她是个残疾人,但她还是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他们的光和热。 身残志坚的励志人物故事 篇5 桑兰浙江宁波人,出生于1981年,1993年进入国家体操队。1997年取得全国跳马冠军,1998年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上,练习跳马时,出现意外,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 https://m.yjbys.com/lizhi/gushi/1065505.html
5.关于浙江省残疾人之家·自强励志馆励志人物入选名单的公示为迎接2022年杭州亚残运会,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正在建设集就业服务、技能展示、成就展览、宣教体验、信访维权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性残疾人服务设施——浙江省残疾人之家。浙江省残疾人之家内设自强励志馆,旨在展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关怀、全社会关心和残联组织帮扶下,残疾人在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励志人物、先进典型,展示广大http://www.zjdpf.org.cn/art/2021/12/16/art_1229440440_4843972.html?eqid=8893dfeb00000d7700000003644e26f1
6.“阿甘”厂长陆鸿入选2022感动中国人物,他的经历太励志了!202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 被称作“中国阿甘”的苏州人陆鸿入选 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这位“阿甘”厂长 作为一名残疾人创业者的代表 他凭什么感动了中国? 背后的故事太励志了…… 在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的一家纸制品厂里 工人们忙碌地为新一批产品赶工 和一般的工厂不大一样 这里的很多工人都身有残疾 他们的http://ysxw.cctv.cn/article.html?item_id=7871605633638343519
7.著名导演谢晋的成长励志故事(精选14篇)谢晋还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美国电影导演工会会员、谢晋曾担任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和中国第四届长春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目前,谢晋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客座教授。 https://www.hrrsj.com/zhichang/lizhigushi/828001.html
8.励志!全球最牛的残疾人47岁的新西兰人马克·英格利斯于2006年曾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双腿残疾者。英格利斯是一个传奇人物。 1982年,在攀登新西兰最高峰库克峰时,他的双腿被冻坏。截肢后的英格利斯改练自行车,并获得残奥会银牌。 奥斯卡·皮斯托留斯(OscarPistorius)蹲伏在起跑线上,穿黑绿相间运动服,背参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012/15/6998442_155469164.shtml
9.肢体障碍励志人物故事有哪些(汇总6篇)2、残疾人励志故事(一) 张海迪被誉为身残志坚一代楷模,自学成才著名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窗口》、《生命追问》、《我德国笔记》等,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真实故事》、《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外文著作。她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https://www.lz66.cn/jdyj/jdyj157443.html
10.东阳3人入选省残疾人之家·自强励志馆励志人物澎湃号·政务近日,从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传来喜讯,我市3人入选省残疾人之家·自强励志馆励志人物,位列金华各县(市、区)前列。此次共评选出自强模范、行业先锋、创业能手、体育健儿、文艺使者等105名自强励志人物,胡先民、叶晓芳以创业能手当选,胡永清以文艺使者当选。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118357
11.残疾人的励志事迹实用[14篇]残疾人的励志事迹实用[14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残疾人的励志事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http://www.unjs.com/fanwenwang/shijicailiao/20241111101518_8408850.html
12.重庆市首届残疾人十大榜样人物”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朝翔 记者 杨国良)近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办,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承办的“‘向阳而生 筑梦同行’重庆市首届残疾人十大榜样人物”发布仪式举行,彭军获评“重庆市首届残疾人十大榜样人物”荣誉称号。 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312/t20231201_2111125274.html
13.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精选10篇)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篇4 陈州命运多舛,6岁父母离异,8岁流浪四方,13岁从火车上摔下失去双腿,18岁学会唱歌,他以木盒为腿,从四处乞讨到流浪卖唱,他用歌声行走中国,走过全国700多个城市,娶妻生子,过上幸福小康生活,从无腿乞丐成长为中国激励大师。 他的童年较同龄人相比极其不幸,刚满5岁时,父母就因感情不合而https://mip.ruiwen.com/lizhi/1059242.html
14.邵镇炜:我不是你们天然的励志榜样青春励志第1023位青春励志人物 邵镇炜 “作为残疾人,我在大学生活中会非常需要老师同学的帮助,对这些帮助,我将常怀感恩之心——但是我并不认为这种帮助是单方向的,未来我也总有能帮到他们的地方。” 查看更多人物http://qclz.youth.cn/rwj/201709/t20170925_10779215.htm
15.著名的残疾人的故事残疾人的励志故事(精选13篇)尼克·武伊契奇(nickvujicic),我们习惯叫他尼克·胡哲,1982年12月4日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塞尔维亚裔澳大利亚籍___布道家,“没有四肢的生命”(lifewithoutlimbs)组织创办人、著名残疾人励志演讲家。他天生没有四肢,但勇于面对身体残障,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他https://fanwen.chazidian.com/fanwen3170601/
16.第二届新时代云南十大励志榜样人物评选结果揭晓由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纪实文学学会、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云南政协报、云南政协新闻网联合主办、云南省纪实文学学会承办的第二届新时代云南十大励志榜样人物评选活动,是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梦青春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https://www.kunming.cn/news/c/2020-06-02/12962819.shtml
17.关于残疾人励志的人物事迹(精选8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残疾人励志的人物事迹(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https://www.yuwenmi.com/lizhi/renwu/3674371.html
18.残疾人励志的例子,残疾人的励志事件3、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 4、中国十大励志人物残疾名人有吴南生、蔡星坊、方章霖、林旭、黄金旺、王守平、王刚、刘东梅、李翠惠、 *** 。吴南生 2007年之前,吴南生在一家私企做财务。一次意外事故,造成他脖子难以转动,背部弯曲http://m.shuachuo.com/shou_lizhi/article-498.html
19.古代也有身残志坚的杰出伟人时政当今社会,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人物数不胜数,像张海迪、吴运铎、邰丽华……在中国古代,同样不乏励志楷模,有的人在某一领域的贡献甚至影响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左丘明开创了中国史学著述风格 失明,在古今都是重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在古代,双目失明有“瞽”、“矇”、“瞍”等多种叫法,单目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104/c70731-23421260.html
20.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材料及素材(精选27篇)面对张超,《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时文潮说,我们必须牢记每一位军人的牺牲,都是在为国家换来更多的安宁和幸福。 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材料及素材 篇2 英雄王锋的故事,要从20__年5月18日凌晨的一起火灾事故说起。 那天夜里,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二十多位熟睡的人不曾预见,危险正一步步逼近。凌晨1点多,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shijicailiao/12983190.html
21.张海迪的人生智慧:从残疾到成功的励志故事张海迪的人生智慧:从残疾到成功的励志故事 张海迪是一位著名的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和社会活动家。她从小就遭受肢体残疾的困扰,但凭借坚韧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最终成为了一位享誉全球的杰出人物。在她的人生历程中,她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和启示的名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学习。 http://life.yxlady.com/Culture/202407/683967.shtml
22.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精选6篇)从2009年开始,她开始摇着轮椅到各地作励志演讲,她要让更多的人学会站在灾难的头顶上天堂,人们也由此知道了她的名字———中国残疾创业明星、传奇作家权菊仙! 贝多芬为艺术而生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一生中,贫困、疾病、失意、孤独等种种磨难折磨着他,其中最大的灾难是耳聋给他带来的痛苦。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2up3o1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