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首届残奥会在罗马举行,当时参赛的只有来自23个国家的400名运动员。而如今残奥会已发展成为全球现象,每隔四年,世界上最好的残奥会运动员都聚集于此参加比赛,现场观众数以百万计,世界各地的电视观众更是达到数十亿人。
2016年9月,巴西里约热内卢将举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残奥会,届时来自170个国家的4350名运动员将在22项体育项目中进行角逐。这是拉丁美洲首次举办残奥会,赛事将在超过125个国家播放,预计观众超过40亿人,是观看人数最多的一届残奥会。此外,将有2000名世界各国媒体代表报道里约残奥会的各项赛事,通过广播、印刷媒体和社交媒体与世界人民分享残奥会运动员的杰出成就。
2008年北京残奥会就是残奥会影响社会的最好例子,它改变了中国对残疾人的态度和对待残疾人的方式,中国社会对国内约8300万名残疾人也更加包容了。在举办残奥会之前,中国的残疾人设施比较少,中国人对残疾人也没那么友好。在取得2008年残奥会主办权后,中国政府以实际行动改善残疾人的生活,保护他们作为社会平等成员的权利。在筹办残奥会的七年间,中国通过了新的残疾人无障碍权益保障法律,并投资超过1.5亿美元在全国新建1.4万个无障碍设施,相当于过去20年相关投资的总额。其中超过1700万美元用于新建60个热门旅游景点的无障碍设施。长城最受欢迎的地区新增了无障碍电梯和轮椅通道,有600年历史的紫禁城(故宫)也为残疾人提供更多便利。
在举办2012年残奥会之前,联合王国已被视为最平等的国家之一。我想,很少有人(我也不例外)能预测到,短短12天的残奥会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
英国广播公司英国第四台因对残奥会的杰出报道获得了多项国内外大奖,极大地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第四台雇用了身有残疾的新一代主持人和记者,他们在节目播放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此,第四台花费120万美元,招募合适人选并加以训练和培养,使他们具备媒体专业人员所应具备的技能,确保第四台参与残奥会报道的媒体人士有半数为残疾人。这为关于残疾的一系列客观讨论奠定了基础。
应当注意的是,前苏联在举办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前曾拒绝举办残奥会。2007年,索契被选为2014年残奥会的主办城市后,俄罗斯政府和社会对社会包容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积极为残疾人创造无障碍环境。此外,俄罗斯当局通过了有利于残疾人的新法律,同时,2014年索契残奥会组委会也监督建设了无障碍基础设施,并确保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索契残奥会设施。如今,索契已成为俄罗斯其他地区的典范,俄罗斯已有200座城市参考索契残奥会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经验,促进当地无障碍设施的建设。2014年索契冬季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改善、丰富了俄罗斯数以百万计残疾人的生活。
我希望,里约以及之后将举办残奥会的每一座城市,即2018年的大韩民国平昌、2020年的日本东京以及2022年的中国北京,都能效仿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做法。大约25年前,即1992年,在巴塞罗那举办的残奥会的最大遗产之一,就是主办城市改善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工作在残奥会结束后依旧持续进行。如今,巴塞罗那是欧洲残疾人无障碍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如果巴塞罗那当初没有举办残奥会,这一切可能就不会发生。
现在,大多数残奥会运动员都是职业运动员,他们与奥运会职业运动员一样采取高强度的训练方案以提升运动表现,从而提升了残奥会所有体育项目的水准。残奥会体育项目展示了人类精神的力量,展示了挑战身体极限的巨大成就,也颠覆了对残疾人的成见。
残奥会运动员是促进变化的大使。他们的表现激励鼓舞着全世界,向许多人重新定义了人类的极限。其他任何活动都无法像残奥会这样通过提高社会包容和社会机会赋予个人权利。也没有哪一种活动能像残奥会这样改变数以百万计人的观点,促使各国政府实行能造福世世代代残疾人的投资方案、通过相关新法律。
因此我认为,在所有体育赛事中,残奥会是最能推动社会包容的体育赛事,能促进残疾人的权利。
《禁雷公约》确立了一项全球规范,将杀伤人员地雷视为无差别杀伤性武器,禁止在现代战争中使用。
通过保护和加强民主制度,我们可以增加实现正义、和平与公平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