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催人上进,来听听广州残疾人代表的励志故事轮椅篮球

3月10日上午,广州市新闻办举行“爱心满花城,一起向未来”广州市残疾人事业故事会。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广州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六位来自各个领域的残疾人代表登台分享自己的励志故事和心路历程。

他们之中有的人是初生伊始便身有残疾,有的人成长过程中突逢意外;有的人是视力障碍,有的人是听力障碍,有的人肢体残疾。同样的是,他们都拥有在逆境中向上奋进的力量,成为榜样,鼓舞着更多的人。

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群体部部长 陈琦:

在轮椅篮球场上感受飞奔的自由

陈琦。

陈琦引用名言名句与大家共勉: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我觉得热爱一份事业,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心中的那座山。”陈琦心中的这座山是轮椅篮球。

出生于1976年的他在儿时因一次高烧后遗症夺走了他行走及奔跑的权利,双拐、轮椅终日与他为伴。那时的他,行走和奔跑成为他奢侈的梦想。1998年,广州市残联选拔轮椅篮球队员,当他第一次推动比赛轮椅时,那种飞奔的感觉使他感到无比自由,那种快乐对他而言就是久违的奔跑的感觉。

进入市队后,日常训练的艰辛使他的双手一次次磨出血泡,渐渐变成淡黄的老茧,摔淤青的膝盖渐渐撑起挺直的腰杆,自卑、胆怯逐渐从身上褪去,愈是受挫,愈让他充满力量。

2003年12月,他入选国家男子轮椅篮球队备战雅典残奥会资格赛,虽然沈阳的冬天零下二十几度,但他的内心火热。他每天凌晨4点起来出操,满腔热血的训练。比赛首战面对澳大利亚输了100多分,次战对阵日本又输了90多分。比赛后,他哽咽了,对手那种傲慢的态度燃起他心中渴望胜利之火。他告诉自己一定要改变,不仅是为了胜利,更要争口气,要让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人一样可以把篮球玩好。

2006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残联成立了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在北京残奥会后,陈琦选择了退役,并通过公开招考进入了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

2011年,陈琦以省市女子轮篮教练员的身份再次回到赛场。一路走来,他带领球队获得四个全国冠军;担任国家队教练期间获得三个国际赛事冠军;东京残奥会,他率领国家队一路披荆斩棘闯入决赛,最终摘得银牌。这是轮椅篮球在我国开展以来首次登上残奥会领奖台,创造了历史。

在刚刚开幕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陈琦光荣地担任了国际残奥会会旗执旗手。

国家女子轮椅篮球队现役主力球员 张雪梅:

篮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张雪梅。

“当看到和我一样截肢的女孩在球场上驱车运球、上篮投篮一气呵成,太帅了!”目前早已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轮椅篮球队运动员的张雪梅,当她回忆起第一次遇见轮椅篮球的场景,仍然十分激动。

17岁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年华。张雪梅却患上恶性骨肉瘤,需要尽快做截肢手术,否则会影响生命并且术后仍需度过五年的危险期。3个月后病情加重,内心经过痛苦挣扎之后,她不得不做出截除左大腿手术的决定。当谈起这段经历时,她的声音微微颤抖,“我术后躺在病床上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我都不敢伸手去触摸左腿,实在无法接受现实。”

出院后曾经活泼开朗的她变得沉默寡言,不敢与人交流,更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但看到赛场上的她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和满满的自信,她的内心被触动到了,“我当时就决定要留下来。”

球队的生活充满挑战,每天周而复始的刹车、投篮、五公里有氧跑和各种力量训练,她的双手从水泡、到血泡再到老茧,纤细的手臂练出了肌肉。虽然训练很苦,但她内心感到很充实,累并快乐着。经过十年不断的刻苦训练,张雪梅收获了四个全国冠军。2015年又成为了国家女子轮椅篮球队的运动员,获得三个国际赛事冠军。

2021年,是她首次代表国家队参加了东京残奥会,最终获得银牌。“我也骄傲地成为了东京残奥会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2022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火炬手。”她说,“篮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把我从人生的低谷带向了光明和希望,学会了与这个世界和解。”

广州音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石城川:

“上天让我听不见声音是让我去帮助这个群体”

石城川。

石城川感受到,于听障人士而言,听力障碍本身不是最大的困扰,而是由于听力障碍带来的沟通障碍。于是,从失聪那一刻起,他觉得自己这辈子的事业就已经注定了——帮助听障人士解决沟通障碍这个问题。

石城川读书十分刻苦,并在2011年的时候考入了暨南大学。因为有听力障碍,他上课时完全听不到老师讲课内容。因此,他只能通过看老师的板书、PPT和教材来学习。

石城川付出了多倍的努力,换来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2014年,他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提名奖;2015年,他被评为暨南大学优秀学子奖励计划“自强之星”标兵。大学毕业的时候,他还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

大学毕业后,他被一家跨国企业录用为软件开发工程师。他参与了公司多套软件系统的开发,凭借出色的学习能力和架构能力,为公司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2015年,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语音技术发展成熟后,他发现没有人将这种技术用来帮助听障人士沟通,于是他决定辞职创业。2016年7月,音书科技成立,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听障人士的沟通现状,并且搭建听障人士的服务平台。

作为一名听障人士,他觉得上天让他听不见声音就是为了让他去感受听障人士的境遇,然后通过自己所学去帮助这个群体。“因为我是,才能懂得,我觉得这就是我的使命和价值。就像冬残奥会上的残奥运动员一样,我相信只要顽强拼搏、努力奋斗,我们残疾人也能绽放出美丽的风采!”石城川说道。

广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温健荣:

书画艺术是开启心灵必不可少的钥匙

温健荣。

当温健荣还是个一岁小儿时,就因病致双下肢残疾,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自由。父母痛在心里,但为了他今后能自主的面对生活,父亲在他3岁时,专门为他做了一张木凳仔。在父母和兄长的引领下,他学着移动前行。

“尤其当一人在家时,为掌握一个动作,前行一点都摔倒无数次。我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而求学之路也并不顺利,他能使用双拐自己去上小学,但多间学校拒之于门外,最后不断求情总算入读。那时候,父母常常对他说:“你要读好书,要有恒心,要有一技之长才可在社会立足”。

他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诗、书、画、印。据他回忆,初学时没有章法,只凭兴趣临写碑帖,经常一写就是一整天,学至深更半夜也不见有进步,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

后来在70年代,他有幸成为著名书法家麦华三老师的入室弟子,通过系统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在麦老师的引荐下,他还跟随黄文宽老师研习篆刻艺术。后面又在著名书法家梁照堂老师的指导下,对传统书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

随着眼界大开,温健荣的作品也提升不断,不仅入选全国的大型展览,还被博物馆、广州市档案馆、十香园纪念馆、波兰驻广州总领事、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收藏,并出版多本画册。

“兴趣和坚持是成功的资本。而书画艺术的传统学习,是打开心灵清静门户的必不可少的一把钥匙。”如今的他从一名学徒转变为广州国际残障人文化交流中心培育班的老师,十多年间,带领近百位学员走入艺术的殿堂。

广州市肢残人士联谊会秘书长湛燕宁:

文化活动帮助我们参与生活、融入社会

湛燕宁。

湛燕宁是一位“儿麻”患者,她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奔跑、跳跃。但在父母的悉心照顾下,她一直在普通学校就读,并上了大学。歌唱是她从小的爱好,也正是这项爱好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去到了曾经不敢想象的舞台上。

在她的记忆里,广州最早的残疾人艺术团成立于1986年。一群年龄相仿,对艺术有热情和执着信念的残疾人,凭着各自的兴趣走到了一起。“80年代,交通工具还不是很发达。通常是我们中能骑自行车的人,驮着无法骑车的人去到现场。但每一次演出大家都精神饱满。”

后来,在广州市残疾的支持和指导下,艺术团不断壮大。团里有声乐、轮椅舞蹈,还有语言艺术等。“对我们来说,艺术团就是我们的自信积累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和机会。”他们参加过中山纪念堂、友谊剧院、星海音乐厅等多场大型演出,也参加过多项全国残疾人高规格赛事。

随着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越来越丰富,他们也创造了不少“全国首次”。2019年举办全国首场约200名残疾人演唱全套《黄河大合唱》。“这是我们残疾人歌唱爱好者梦寐以求,以前都不敢想的事,但是残联为我们实现了。”湛燕宁感叹道。

距离大合唱不到四个月的时候,她却因骨折住院。但她不想因此就放弃。“我关注着合唱团在工作群内发布的进度消息,独自一人在病房里小声地练习自己的声部。”最终正式演出大获成功,惊艳了在场的所有人。

即便在2020年疫情期间,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举办了全国唯一一个残疾人“云合唱节”。近年来,广州残疾人文化生活越来多姿多彩。湛燕宁表示,这些活动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唱唱歌、跳跳舞,“更是我们走出家门、展示自我、参与生活、融入社会的平台和机会。”

荔湾区盲人协会主席张倩昕:

求学圆梦,成为广东本土培养的首位视障研究生

张倩昕。

1992年出生的张倩昕因早产导致视力残疾。成长在一个有着革命传统的家庭,她并没有因此得到父母的特别“优待”。

张倩昕的曾伯公是1928年牺牲的中共党员、革命烈士张云峰,父亲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他们铮铮铁骨的英雄气概一直教育她要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因此张倩昕自小便立下了“与同龄人一起上大学,通过学习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理想。

凭借顽强毅力,张倩昕参加了高考,被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录取,经过多年的学习,成为广东本土培养的首位视障研究生,完成了求学路上的众多“不可能”。

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她意识到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人。随后,张倩昕创办了广州市融爱社会服务中心,希望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和服务更多像她一样的残障人士,为他们提供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服务。

一路走来,她参与组织助残服务能力培训近百场,累计直接服务超过5000人次,让她从一个需要社会帮助的残疾人成长为一位专注于助残领域的服务者。

她积极创新“党建+公益”模式,引导党员群众关注残疾人,理解残疾人需求,共同照亮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之路。融爱的“帮帮看家”项目工作人员穿越广州的大街小巷,帮助了250多个视障家庭进行了智能语音无障碍改造。

在日常探访中,她发现从化区一位18岁的视障女孩从未走出过自家小院。有感而发,她努力拓展盲人按摩、互联网+就业、咖啡师等就业培训,支持近百名视障人士伙伴就业创业,努力让融爱成为视障群体发现自我、提升能力、融入社会的平台。

广州:让广大残疾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张翠玲介绍,“十三五”期间,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残疾人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政策不断健全;残疾人就业创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规制度更加健全。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9364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13201人,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指标。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02%。广州完成老旧小区无障碍改造353个、增设无障碍通道49千米,被国家住建部、中国残联等五部委授予“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

3月4日开幕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残疾人运动员,残疾人体育运动必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张翠玲表示,广州将不断推动广州残疾人体育运动“一起向未来”,积极开发推广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群众体育项目,加强基层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建设,着力提高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做好残疾人运动员选拔和培养,组织举办广州市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配合杭州亚残运会相关工作,备战11月广东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全方位讲好残疾人故事,努力展示残疾人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精神风貌,营造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THE END
0.五位巴黎残奥会冠军走进北大励志故事激发青年斗志9月21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内举办了一场题为“礼赞生命,超越辉煌:巴黎残奥冠军进北大”的活动。活动邀请了蒋裕燕、邸东东、赵帅、郭金城、谭玉娇五位残奥会金牌得主,他们向北大的师生们深情讲述了自己的奋斗历程和人生故事,并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互动。这些残奥冠军身上展现出的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以及为国https://3g.china.com/act/news/10000169/20240921/47253175.html
1.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精选10篇)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决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残疾人成功的励志故事 篇1 相对于正常人来说,残疾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村残疾人往往在生活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今天我们要为您讲述一位农村残疾人朋友的故事:他自立自强、在外人https://mip.ruiwen.com/lizhi/1059242.html
2.2022冬残奥会励志人物素材(甄选8篇)1、残奥会励志名句如下:健儿们尽情对抗,你争我夺,拼尽全力打好每一场比赛。只有经受得起生活的磨炼,修好一颗强大的心,才能从容迎对一切。赛场外,他们把对梦想与人生,奋斗与坚持、成功和失败的领悟,藏进汗水伤疤里,融进句句言语里。残奥会励志人物有:刘子旭、刘梦涛、王跃、朱大庆、张梦秋等。 2、小学生冬残奥会心得体会1 四年一 https://www.lz66.cn/jdyj/jdyj155872.html
3.关于张海迪的故事身残志坚的女子关于张海迪的故事之残奥会对志愿者服务的要求非常高 XX年3月10日下午,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张海迪与其他几位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代表、委员,利用休会时间来到北京奥运大厦,感受奥运大厦的无障碍设施,体验奥运会前期志愿者为他们提供的志愿服务,并为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献计献策。张海迪表示,北京XX年残奥会对北京https://www.diyifanwen.com/lizhi/lizhigushi/161221446088623581374.htm
4.奥运冠军励志故事奥运冠军励志故事 曹磊,在获得北京奥运会女举75公斤级金牌,本该欢呼的时刻,陷入4、5分钟的痛哭,这不是喜极而泣,而是真正悲伤的泪水,原因是,在她后试举前,教练告诉她母亲已去世的消息,这个消息父亲和教练瞒了她整整两个月之久。后一举她没有成功,https://www.51test.net/show/7483797.html
5.残奥会王芳勇夺金牌的励志故事残奥会王芳是中国残疾人田径队的杰出代表,她在2020年东京残奥会上以绝对优势夺得女子100米T36级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王芳自幼因脑瘫导致肢体残疾,但她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科学的训练,逐渐在体育领域崭露头角。残奥会王芳的成功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展现了残疾人运动员超越极限的精神。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勇敢面对http://m.ggflm.cn/article/20250623-5716893.shtml
6.体育名人励志故事(精选40则)1992年3月在第三届全国残运会上,张海东以120公斤的成绩夺得举重金牌,同时还获得轮椅铅球投掷金牌。 1994年在第六届"远南"运动会上,张海东夺得他在国际性比赛中的第1枚金牌。1996年在亚特兰大第十届残奥会上,张海东夺得1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2000年10月在悉尼第十一届残奥会上,张海东再次夺得1枚金牌,并3https://m.yuwenmi.com/gushi/54033.html
7.关于励志青春的故事但我的主要运动是滑雪。我和妻子及三个孩子现住在克拉克斯维尔,一连三个冬季,我参加了在阿斯彭的滑雪比赛,并完成了残奥会资助的阿尔卑斯山运动项目比赛。当在山坡上伫立,遥望山峰和蓝天,我感到运动带来的自豪和喜悦,即使残疾,上帝仍让你拥有更多。 关于青春的经典励志故事4:永恒的价值https://www.oh100.com/lizhi/5678350.html
8.巴黎残奥会射箭赛场传喜讯西安选手吴春艳射落“中国军团第50金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在巴黎残奥会射箭女子个人反曲弓公开级决赛中,代表中国队出战的西安选手吴春艳以大比分7∶1战胜队友毋洋夺得金牌。值得一提的是,这枚来之不易的金牌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残奥会获得的第50枚金牌。 古城“神箭手”的故事足够励志 每一位残奥会冠军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励志故事,吴春艳也不例外。1989年12 http://m.cnwest.com/sxxw/a/2024/09/05/22768565.html
9.体育名人励志小故事6篇(全文)体育名人励志小故事 第2篇 白天做报告、晚上想自杀,残奥冠军遭遇人生低谷 1961年,平亚丽出生于北京一户普通家庭。由于妈妈怀孕时感染了风疹病毒,她一出生视力近乎为零。12岁那年,平亚丽进入盲校学习,老师发现她适合练短跑,就把她选拔进了运动队。后来,平亚丽凭实力进入国家队。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dltcvad.html
10.很多运动员励志视频在线观看精华5篇历届亚运人物的励志故事 残奥会运动员有多励志 激励运动员的励志句子 很多运动员励志视频 1、残奥会运动员有多励志如果发现自己不能创造奇迹,那就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奇迹。——尼克胡哲“当时,坐轮椅出行都是一种奢望,差点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中学励志正能量句子语录100句 给运动员加油的句子 有多少次挥汗如雨https://www.lz66.cn/jdyl/jdyl49943.html
11.残奥会励志跑步视频播放在线观看(大全三篇)1、残奥会励志人物有:刘子旭、刘梦涛、王跃、朱大庆、张梦秋等。刘子旭 刘子旭的父亲是一名空军老兵。受父亲影响,刘子旭从小就想当***,但11岁时一场车祸使他失去了左腿,军旅梦破碎。在接触冰雪运动项目之前,他曾是一名射箭运动员。2017年,国家残疾人越野滑雪队成立。 https://www.lz66.cn/jdyj/jdyj148448.html
12.残奥冠军侯斌来校分享励志故事5月15日下午,全球首位残奥大使、三届残奥会跳高冠军、2022年冬奥会形象大使侯斌先生应邀来校作题为《人生不设限,做自己的冠军》专题讲座。讲座由我校与斯凯奇中国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起,学生工作部、陈守仁商学院、斯凯奇中国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到场聆听。 https://www.qztc.edu.cn/bgs/2024/0517/c997a274437/page.htm
13.著名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残疾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比普通人所付出的努力要更多,他们的成功比普通人更来之不易,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这些残疾人他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鼓舞。 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1:李雁雁 今年已37岁的安徽池州青年李雁雁是中国第一个赴国外留学的盲人。12年间,他孤独地https://www.xuexila.com/success/story/668660.html
14.五个关于残疾人的励志故事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https://www.fanwen118.com/info_39/fw_5260900.html
15.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李樟煜身残志坚的故事里约残奥会开赛4天,杭州残奥选手大放异彩,先后在田径、自行车和游泳项目上为中国代表团勇夺3金3银2铜共计8枚奖牌,三破世界纪录。其中,杭州选手李樟煜在自行车男子C1级场地3000米追逐赛中夺金,这也是里约残奥会浙江军团的首金。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2016年里约残奥会冠军李樟煜身残志坚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https://m.ruiwen.com/zuowen/mingrengushi/518192.html
16.中国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桑兰 ,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邰丽华,两岁失聪,但她以独特方式创造艺术,15岁成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领舞演员,28岁成为艺术总监.她领舞的《千手观音》,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震撼世界, 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https://mip.pincai.com/article/901415.htm
17.奥运、残奥健儿分享励志故事当日,“青春无悔”中国青年奥运精神分享会在中国青年报社举行。活动邀请了庞伟、朱亚明、巩立姣、侯志慧等奥运健儿,郑涛、王家超等残奥健儿以及中国残疾人游泳功勋教练张鸿鹄作为运动员和教练代表,向全国青少年分享训练、比赛中的励志故事,传递“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理念,引导广大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集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1-11/05/content_7dQKPieEY.html
18.残奥会冠军彭秋萍:从病痛中崛起的拼搏传奇故事自由泳在阳光明媚的十一月,广西罗城的校园中,传来激昂而动人的故事。2024年巴黎残奥会的自由泳接力赛冠军彭秋萍,走进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二小学,与孩子们分享她那段充满挑战与奋斗的非凡历程。这位年轻的运动员不仅以其在体育领域的杰出成就而自豪,更以她那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励志的故事,深深触动着每一位在场的师生。 https://m.sohu.com/a/830483008_122066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