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花小钱办大事 奥运开幕式“很巴西”
举世瞩目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北京时间8月6日清晨开幕,在和中国远隔千山万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华商报记者现场直击了这场百年奥运历史上首次南美风情的开幕盛典,也为华商报读者带来了五大幕后细节,这可是在电视上看不到的呦。
细节一:节俭 工人在马道上向下撒彩纸
由于经济衰退,里约奥运会的成本据说只有伦敦奥运会的一半,所以,华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了神奇的场面:一般由机器完成的彩纸抛洒工作居然由人手动操作。
在开幕式喷洒彩纸环节,华商报记者在看台上发现,位于体育场马道(在体育馆建筑上设置的方便工作人员操作灯光、音响、舞台机械等高空作业的走道)上的工作人员居然用手拉动一根管子来向下喷洒彩纸,看到管子不通畅的情况下,这位工作人员还直接用手将彩纸向下撒去。
有媒体同行在开幕式后台看到,引导员骑的三轮花车,只准备了最先入场的国名A和B开头的国家的车子,从字母C往后,都是给前面的三轮车换牌子。
昨天中国体育代表团第45个出场,旗手为陕籍击剑运动员雷声,这是32年来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在奥运会上采用非男篮队员担任旗手。不过男篮运动员们在开幕式上成功抢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中国队出场异常耀眼,可架不住开幕式时间长,一向以体能著称的男篮运动员们都有些站不住了,采用了“中国坐”的方式来歇脚。控卫郭艾伦首先就为我们示范了什么叫“中国坐”,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盘腿坐。
比中国队先进场的不少国家的队员都坐在了场地里。他们还谈天交友,好像在马拉卡纳的地面开起了“座谈会”。
细节三:时尚 德国体育代表团服装成“爆款”
昨天的开幕式不仅仅是体育盛会,同时也是服装盛会。不仅巴西名模吉赛尔·邦辰穿越整个体育场走秀,各国运动员在秀肌肉、秀颜值的同时也秀起了服装搭配,让整个马拉卡纳体育场宛如一条运动休闲的T台。
特别是德国体育代表团的出场,深红与黑色的搭配时尚又稳重。不知道电视机前的观众注意到了没有,反正身在马拉卡纳现场的华商报记者就听到了身边观众的赞誉。华商报身边的中国记者同行和一位英国观众都对德国团,特别是男队员上身的夹克赞誉不断。这身黑色夹克确实是“帅到没朋友。”现场观众和媒体也达成了一致,就是俩字:“爆款!”
细节四:烟尘 焰火后,烟锁马拉卡纳
开幕式原本由球王贝利点火炬,结果球王没来,由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马拉松的铜牌得主利马点燃主火炬。烈焰熊熊的圣火盆被提升起来,逐渐接近空中的造型非常奇特的主火炬塔。这个由世界知名的动力风雕塑家安东尼·豪设计的火炬装置象征太阳,优雅但有力转动的螺旋代表生命。这是历届奥运会最小的主火炬,这也符合里约奥运会简约和环保的理念。随后,烟花齐放,里约奥运达到了最高潮。
然而,当长时间的焰火喷射结束后,烟花造成的烟雾飘到马拉卡纳的看台上,很多观众和记者都不得不捂住口鼻,甚至有很多人直接走掉,开幕式最后并没有和往届开幕式一样持续狂欢,而是像电影散场一样迅速冷场。华商报记者甚至发现一些观众还戴着口罩,好像提前知道会有烟雾。
细节五:乡党 巴西陕西商会组团助威开幕式
尽管巴西和中国相隔万水千山,但除了中国记者和游客外,仍有不少当地华侨前往现场观看奥运会开幕式,为运动员助威。这其中自然也有陕西乡党。“由于门票紧张,我们虽然很早就订好了开幕式门票,但最近才刚刚拿到。”巴西陕西商会会长贺清琴昨日特意从圣保罗率队前来里约观看开幕式,她在开幕式开始前对华商报记者说:“作为在巴西的陕西人,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为前来参赛的陕西健儿加油,开幕式看到中国代表团时,我们一直在为祖国运动员呐喊。”
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争议”篇章之后,迎来全场的狂欢,看台上6万观众与演员一起热舞。在舞台上的1500名演员中,有一位来自江苏的拉丁舞教师,她就是56岁的江阴阿姨陈菁,由于女儿在里约热内卢工作,今年2月她收到了里约奥组委的电子邮件,入选开幕式舞蹈表演。
除了巴西陕西商会和这位中国舞者,里约当地华侨更是不能怠慢了这样的大型活动,他们来到马拉卡纳,拉起横幅,让中国势力骄傲地出现在这座传奇的运动场内。
华商报特派巴西里约热内卢记者 赵蔚林
里约要感谢大家捧场
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节俭、惊艳,符合早些时候我们对巴西这个南美桑巴国度的憧憬:不算富有,但有激情、富有艺术气息。全世界本该给这届奥运会开幕式点一个大大的赞,可是又很难竖起大拇指。
东道主真的要感谢前来参加奥运会的客人们,在社会治安无法保障,奥运会的诸多准备工作不完善的情况下,各路健儿仍来到里约赴约,坚持比赛,体现了奥运大家庭的团结和友爱。 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