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中国]刘欢、[英国]莎拉·布莱曼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
我和你,心连心,永远是一家人。
歌曲揭秘
开幕前被列为“终极悬念”之一的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果然以出人预料并且超乎想像的主题和旋律,给全世界带来惊喜,带来感动。
《我和你》,北京奥运会这首总共12句歌词的主题歌,传递着和谐世界的人本理念,体现了别具匠心的创作风格,加上世界巨星的完美演绎和简单易唱的词曲节奏,能否成为奥运主题歌中又一首风格迥异却仍传唱不衰的经典?
■主题吻合,传递和谐
在从全世界征集的一张张儿童笑脸中,莎拉·布莱曼和刘欢出现在“地球”顶上,手拉着手,吟唱着“同住地球村”、“相会在北京”……
“这是一个温暖的时刻,更是一个温馨的时刻。节奏舒缓的主题歌出现在最后的梦想段落,焰火展现出世界各地孩子们的笑脸,体现同一个地球上的人们和谐相处。”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团队负责人张和平说,“这首歌与整场开幕式的风格匹配,主题十分吻合,传递了北京奥运会亲切、温暖的信息。”
尽管奥组委在开幕前宣布了演唱阵容,但“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和中国乐坛“大哥大”的本土歌手刘欢,仍然以中文和英文对唱,联袂献上了动人心魄的视听享受。
刘欢成名已久,演唱的北京亚运会主题歌《亚洲雄风》流行了10多年。而以《猫》《月光女神》等名满天下的莎拉·布莱曼,曾在巴塞罗那奥运会闭幕式上和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卡雷拉斯合唱《一生的朋友》,她在流行、古典和舞台剧这三种领域的造诣都登峰造极。
高水平的创作和演出团队,是一首歌曲“走红”不可或缺的因素。北京奥运会主题歌的词曲作者陈其钢,也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大师级人物。这位开幕式音乐总监,曾获法国音乐版权组织授予的最高终身音乐荣誉奖。
■很人性化,很有情义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评价说:“《我和你》歌词非常简单,一目了然。最重要的是,这首歌旋律动听,让人一听就有很美的感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说,“这首歌给人的感觉十分温馨,是人和人交流的那种温暖。”李双江也认为,“这是很温馨、很人性化、很有情义的感觉。我们同住在一个地球村,用奥林匹克精神鼓励大家在这里健康生活,这是人类共同的心灵呼唤。”
这种温馨与温暖,正是《我和你》所表达和传递的“和谐世界”的人本理念:我们是一个“地球村”里心手相连的一家人。
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奥运会文化活动处处长王平久,在汶川地震后创作了广为传唱的《生死不离》。他对《我和你》所倡导的“大同价值”与“大美和谐”深表赞赏,“这是朋友在讲述召唤,像是心灵在绽放,这是一种品质、一种纯真、一种梦想、一种希望。它让我们去掉浮躁,多了亲和,此时,世界是安静的,是息息相通的,是大美和谐的。”
■风格创新,舒缓而温情
以往体育盛会的主题歌曲,大致有一种模式和套路:无论《欢乐今宵》、《手拉手》,还是最著名的意大利和法国足球世界杯主题曲,要么高亢激昂,要么气势磅礴,要么华美艳丽。
然而,风格迥异的《我和你》,是一种清缓与朴实,是一种温暖的抒情。
“《我和你》这首歌与往届奥运会主题歌最大的不同,就是过去几届奥运会主题歌都是大开大阖的感觉,而我们这首歌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张和平说。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也说:“往届奥运会主题歌多为激情和欢乐,这次走的是新路,是温馨和人性化。”
也正因为如此,《我和你》成为东西方文明在奥运舞台上的一次水乳交融。正如香港著名音乐人陈少琪所说:“《我和你》这首歌是为奥运会所创作,但在精神内涵上超越了奥运会,可以在更多的场合传唱。”
(新华社)
■诞生内幕
从“23号作品”到奥运会主题歌
北京2008奥运歌曲全球征集共进行了4期,收到应征作品98871件。尽管应征作品数量惊人,但因为非专业人士的作品绝大多数难以达到理想水平,因此,从去年一直到今年初,北京奥组委根据开幕式创意工作的要求,向数十位专业音乐人“定向征集”主题歌作品。
《我和你》就是从这次定向征集中产生的。2007年10月,北京奥运歌曲征集评选委员会的评委们对24首重点推荐曲目进行了审听,参加审听的所有歌曲,全部隐去歌曲名称和作者等信息,进行无记名投票,选定了8首主题歌候选曲目,并建议将“23号作品”确定为重点推荐曲目。
2008年1月,北京奥组委负责人听取了主题歌曲征集评选的专题汇报,原则同意将“23号作品”作为主题歌重点推荐曲目,并进行保密处理。8月3日下午,最后的主题歌评选活动在开幕式运营中心举行。在公证人员的全程公证下,“23号作品”在北京奥运歌曲征集评审会议上获得评委们全票通过,正式成为北京奥运会主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