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个让人忘不了的大年头,因为中国在那一年,头一回举办了奥运会。
但是,这次申办奥运会并非中国头一回尝试。回溯到北京奥运会之前的十多年,中国就已经争取过一次奥运会主办权,只不过那次没能成功。过了好些年,大家才慢慢搞清楚为啥当时会失败。
【充满沉重的“申奥记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大力推动各个方面的建设,经济发展要全方位推进,“全方位”这个说法,其实含义非常深远。
1990年夏天那会儿,邓小平同志去看了看亚运会场馆。他看到新建没多久的场地,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他跟旁边的人说:“咱们打算办奥运会的那个事儿,下决心了没?”
在邓小平看来,要是举办奥运会没法展现中国的新形象,那建这些场馆可就亏大了。
打从新中国诞生那会儿起,体育界就已经换了好几拨人了。对他们而言,这代表着咱中华民族的梦想。奥运会是全球都认可的盛事。要说起来,从刘长春独自去洛杉矶参赛那会儿起,直到1984年许海峰才为咱们夺得了第一块金牌。
看来,想让世界在体育舞台上瞧见咱们中国的风采,大伙儿还得继续努力,前面的路还长着呢。
在邓小平的亲自关心下,“举办奥运会”这件以往大家想都不敢想的大事,终于被提上了日程。
那年9月份,杨尚昆和萨马兰奇见了面,直接跟他说中国特别想申办2000年的奥运会。萨马兰奇一听这话,也特别开心,立刻表示会大力支持。
对很多中国人而言,他们对奥运会的期待就是从那时候起悄悄萌芽的。记得那年亚运会结束那会儿,观众席里高高挂起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亚运会圆满落幕,大家都盼着奥运会呢”。
老百姓好像也察觉到了形势的变化,在北京的街头,挂起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咱们能搞定亚运会,同样也能搞定奥运会”,这表明大家心里都盼着这事儿能办好。
从1990年到1993年这三年,主要就是忙着前期的各种准备,这期间真的让大家费了不少心思。
伍绍祖那时候掌管着国家体委,并且还是2000年奥运会申办工作的实际领头人,也就是执行主席。
他以前用一句话来描述奥运在咱们中国人心里的重要性:“早些时候,咱们对办奥运会就只是个模模糊糊的想法,直到邓小平提出那个观点,咱们国家才真正下定了决心要去申办奥运会。”
大伙儿心里都明白,以后的路不好走,压力山大,但咱们信心满满。毕竟嘛,亚运会那热闹劲儿还没过多久呢,咱们也算是见过大场面,攒了不少经验的人了。
“申请举办奥运会”这事儿突然就成了媒体圈的大热门,大伙儿都盯着呢,盼着能有个定论。老百姓们也是个个上心,老想着这事儿能咋样。海外的华人华侨一听说这事儿,也是激动得不行,看着自己祖国越来越强大,心里头那个美啊,别提多高兴了。
项目的推动者们心里都明白,要是奥运会能办得漂漂亮亮,那对提振大家的士气、让大家更有信心,还有促进国家经济发展,都是超级关键的。
全都准备妥当只是起步,要想真的申办成功,重中之重还是得把每位有投票权的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工作做到位。
北京奥委会把这事儿看得特别重要,说是“头等大事”,还清楚地给出了怎么跟外面打交道和行动的方向,就是要“多结交人脉”、“努力干实事”。
那几年备战的时光里,中国陆陆续续派了62个代表团去了54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访问,跟好多国家的国际奥委会的人都打过交道。
有63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成员来中国进行交流,中国方面对他们给予了非常隆重的款待。
要想把这事儿办成,关键是要把情况摸透,也就是得“了解自己和对方”。
在跟北京抢申奥的那些城市里,能这么下大力气的,估计也就悉尼了。
这么个大型体育活动,花费肯定少不了,所以得靠咱们国家的老百姓一起努力支持。
1993年9月,大家盼星星盼月亮,北京的申办城市团队终于来到了蒙特卡洛。
但是,他们一到这儿,立马就觉得氛围挺严肃的。
代表团已经整装待发,心里都明白,挑选奥运会主办城市其实就是国际间较劲的一个体现。
9月23号那天,五个申办大城市在国际奥委会那进行了最后的展示,轮到北京时,它是在第四个出场。
这五个地方的文化背景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风味,大家心里都挺紧张的。
根据之前了解到的情况,最后的“比拼”很有可能还是在北京和悉尼之间上演。
投票那会儿,现场真是紧张得要命。一开始前三轮,北京一直都遥遥领先,可到了第四轮,悉尼就开始慢慢赶上来了。结果,北京就差了悉尼2票,就这么遗憾地输了。
闫仲秋回想起来说:“那时候,萨马兰奇主席从信封里掏出投票结果,一开口就说悉尼赢了。,就像被个大锤子给砸了似的。那些澳大利亚人在现场又是欢呼又是拥抱,我一看这场景,眼泪就忍不住哗哗地往下流。”
在北京申办城市代表团的成员们,最后待在外面的那两天,真的是挺难熬的。他们心里都没底,不知道回去后该怎么向上级汇报。
【失败的背后】
要是真琢磨琢磨,这次没成功也还算能扛得住。
碰到这么激烈的竞争,中国就差那么一丁点儿输了。说到1993年的中国,它刚踏上国际舞台没多久。
对老百姓来说,心里头难免有点失落,但这也是咱们国家争取办奥运的头一回尝试。所有的经历后来都汇总成了一份报告,叫做《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总结》,然后就直接送到了中南海。这事儿,就这么告一段落了。
过了好些年回头想,那次没成功并不是咱们中国没准备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好多外国朋友都想着了解中国,但那时候,国际上的争斗还是挺激烈的。
伍绍祖后来详细讲了讲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为啥没成功,说了不少内部情况。他很肯定地说:咱们第一次申奥没成功,主要是外部因素闹的,内部问题反倒是次要的。
美国,是制造“内部秘密”的头号国家。
那时候,美国在世界上可真是霸道得很,别人过得好点,他们就看不顺眼,这事儿大家都知道。
从北京说要办2000年奥运会那会儿起,美国就开始捣蛋了。一直到1993年,他们搞出了二十多件麻烦事,大的小的都有。而且,他们还在全世界到处说中国的坏话,损坏咱们的形象。
那时候,美国众议院也投票通过了一个决定,表示他们不赞成中国来举办奥运会。
另外,美国国会居然还通过了一个决议,表示反对中国举办奥运会。能让国会在这种事儿上如此兴师动众,在美国历史上可是少之又少,非常少见。
在其他地方,美国老想着找各种法子来诋毁中国,“银河号事件”就是他们干这事儿的一个例子。
“银河号”是中国的一艘货运船只。没想到,美国突然冒出来,声称这船上藏有毒气,还要上船进行检查。
按理说,美国这种做法简直没道理,他们要求上船搜查,这根本不符合国际规定。但船上的工作人员呢,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勉强让美国人上了船。结果他们搜来搜去,啥问题也没找出来,最后就只能道个歉了事儿。
那些年,这类事情时有发生,但美国都没能如愿以偿。
但美国一旦表明立场,确实会让其他国家感到紧张。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受到美国的很大影响,要想做到真正公平,说实话,真的挺难的。
申奥没能成功,算是给老百姓“提了个醒”,让大家更明白中国在“迈向世界”的路上会碰到哪些拦路虎。
这件事对伍绍祖来说,印象特别深。他讲道:“记得9月26号那天,北京申奥代表团从蒙特卡洛返回北京。好多大学生跑到首都机场去迎接,他们还大声喊着要‘战胜美帝国主义'。”
因为有美国从中作梗,中国仅以微小差距未能赢过悉尼,要是没了美国这个因素,结果估计早就一目了然了。
还有个不为人知的事儿,其实就是个行里的规矩。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很少能一次就搞定,通常都得试好几次,要是想着第一次就稳拿,那可不符合这“老规矩”。
当然,这几年下的功夫可不是白费的。
1993年的时候,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种种好处,还没怎么被国际上的人知道。那会儿,美国已经强势地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几十年。中国想要在国际上树立自己的大国形象,就得想办法突破美国的阻碍。而申请举办奥运会,就成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
在这么多次你来我往的交流里,虽然最终目的是申办奥运成功,但这也确实加深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认识,让中国得到了更好的展示。这样一来,全球的朋友们就能摆脱美国那些不实的宣传,看清真实情况,这其实也是挺好的一件事。
伍绍祖觉得,回顾这三年的付出,头一回申请奥运的事儿,也不能就说彻底砸了。
邓小平碰见伍绍祖时,鼓励他道:“要是申办没成功,也别灰心,咱们吸取教训,下次再来。”
往后的日子里,伍绍祖心里头还是憋着一股劲儿,想继续努力,争取早点把这事儿给办妥了,好对得起全国老百姓的盼望。
1997年那会儿,亚洲不少国家被金融危机整得不轻,但咱们中国政治稳、经济也稳。北京呢,在各方面管理上也是更进一步,有了新气象。
伍绍祖心里一亮,感觉机会就在眼前。
在申请举办2008年奥运会那会儿,申办团队显得更加理智,他们没有大放厥词说“一定要赢”,而是把口号调整成了“努力去争”。
四字标语的变化,让大伙儿心里头平静了不少。特别是那些年,大家更看清了美国的真面目,对它也就不抱啥大期望了。
伍绍祖在2000年那会儿,就离开了国家体委,转去忙别的事情了。但他心里一直惦记着申奥的事儿,这些年来,可以说他之前的工作为申奥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1年的时候,北京成功拿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资格,这消息一出,老百姓们压根儿没想到,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这个结果早在伍绍祖的预想之内。那时候,全球不少国家都已经注意到了中国的建设成就,并且逐渐意识到中国真正的实力。
中国体育这行当现在是越来越火了,“动起来,全民健身”这活动搞得挺带劲,效果杠杠的。这些努力啊,都让咱们国家的社会文明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无疑,这里面伍绍祖可是出了大力气的。
他讲过:“那句话‘身体好比奖牌重要'说得很到位。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心里明白,咱不是靠金牌堆出来的。就算一块金牌都拿不到,也依然是强国。中国正一步步变得更强,金牌多点少点,真没啥大不了的。”
看这句话,能明显感觉到伍绍祖对申奥这事儿的态度有了变化。中国改革开放后一直在进步,这是个实实在在的过程。举办奥运会就像是给这进步添点彩,但就算没这彩头,中国还是在稳步前进,还是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一场奥运会,并不会让中国的发展轨迹有啥大的变动。
2008年的时候,《人物周刊》对伍绍祖做了个专访,直接问他:“对于今年要在北京办的奥运会,您有啥想说的不?”
伍绍祖的回答很直接:“要使出全力,往前冲,大家都动起来,跟上奥运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