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黎奥运会落下帷幕,这是奥运会时隔12年重返欧洲,也是巴黎时隔百年再次承办奥运盛会,基于历史人文、前沿科技、流行时尚的视觉呈现和媒体传播达到了历史新高度,这将进一步放大奥运会的震撼力、影响力、传播力,从而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从长远角度来看,也是奥运会不断加深全球化步伐的重要举措。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了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式主创团队总制作人王锐祥和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周良君教授,他们对奥运会“黑科技”应用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研究,同时希望科技赋能十五运会,让这项即将于2025年举办的体坛盛会对标国际,放大影响力。
巴黎奥运开幕式“电影化”
毫无疑问,巴黎奥运会为全球观众提供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盛宴,不管是开闭幕式广泛使用蒙太奇手法,以电影的独特方式呈现体育的魅力和运动美学;还是游泳、跳水等项目大量使用机器人辅助拍摄设备,都让观众获得独一无二的全方位体验,这些都是基于科技赋能奥运所带来的全新变革和表达创新。
王锐祥曾担任成都大运会等多项国际级、国家级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的总制作人,也曾参与及现场观摩、考察了多届奥运会,对开闭幕式的影音视听呈现、技术研发和制作系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巴黎奥运会期间,王锐祥和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式主创团队成员前往巴黎,学习观摩、考察研讨,旨在将新技术、新理念和新应用带回广州,为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所借鉴、所利用。
巴黎奥运会开闭幕式突破了往届奥运会的框架设计,不管是首次在体育场以外、塞纳河上举办开幕式,还是闭幕式大量引用电影拍摄、展示手法,都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突破、创新、融合成为奥运会开幕式创作和制作的关键。
王锐祥表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幕式主创团队今年6月正式亮相,团队集中了众多大型活动、电影和文艺演出的顶级专家,著名导演郎昆担纲开幕式总导演,著名导演陈维亚担任开幕式艺术总监,中国香港著名导演刘伟强担任开幕式总监制,主创团队精诚合作、精心创作,旨在为大家奉献一场独具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精彩、创新的开幕式。
王锐祥认为,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将场景放在塞纳河上,本身就极富开创性,也对主创团队和组织、保障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现场观众的视野是有限的,加上当天遇到雨水影响,但整个开幕式直播画面的呈现还是极具震撼力的,值得大型活动专业人士好好研究、借鉴和学习。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很好地融入当地文化,有厚度,接地气,创新精神和拍摄手法与巴黎作为时尚之都的地位相适应,可以说是油然而生、应时而发”,王锐祥说,“开幕式时间很长,但节目内容编排有逻辑,影音呈现出彩,是一场顶级水准的大制作”。
诚如十五运会、残特奥会开幕式总监制刘伟强所言,电影艺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融合了戏剧、绘画、文学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主要通过故事与叙事进行思想传递及艺术表达;而运动会开闭幕式主要通过大型场景构建、大型视觉奇观、大型表演演绎进行艺术呈现。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粤港澳、在广州,电影导演的艺术思维与审美能力愈发能有机融入运动会开幕式的艺术创作,充分发挥擅长的创作方向,将电影艺术的独特视觉魅力在本次开幕式进行巧妙呈现。
奥运黑科技全面登场
巴黎奥运会被媒体誉为“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奥运会”。据估算,全球有40亿观众享受到了“中国技术带来的视听盛宴”,其中,云计算技术是本届奥运会的一大亮点。
“2024奥运会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观看奥运,成为史上最受关注的一届奥运会,也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奥运。”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CEO伊阿尼斯·埃克萨科斯表示,来自中国阿里云支撑的云技术首次超越卫星成为主要转播方式,AI技术广泛应用提升观看体验。全球40亿观众通过“来自中国的技术”观看了奥运会转播,这也是史上最大规模电视网络转播。
据了解,巴黎奥运会是云计算替代卫星成为主要转播方式的首届奥运会,是1964年奥运会实现卫星电视直播以来的又一重大进步。今年,超过2/3的奥运电视及网络直播信号基于阿里云向全球分发,是巴黎奥运会走向世界的基础。
据介绍,今年巴黎奥运会大规模采用云计算来传输赛事内容,占比超越卫星和光缆,这是一个重大进步。
国际奥委会明确表态,2024年巴黎奥运会是有史以来科技含量最高的奥运会,首先因为巴黎奥运会是100%的云上奥运,其次今年奥运会大量采用了AI技术。
据悉,在奥运转播中,AI增强技术的多镜头回放系统“子弹时间”,部署在了多个场馆中,在男子100米赛跑、中国队乒乓球比赛等关键赛事中得到完美应用,多镜头回放更好地呈现了体育运动的美感和技术细节。
另外,国际奥委会还采用AI技术将100年前的1924巴黎奥运会黑白影像修复为彩色高清影像,以纪念夏季奥运会时隔百年之后重返巴黎。这些修复后的内容全部存储在云端,可以通过奥运转播云提供给全球转播机构。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中国队包揽了8枚跳水金牌和2枚花样游泳金牌的跳水馆,机器人辅助摄影设备“上天入水”,在空中和水下拍摄中大显身手。据介绍,世界泳联向国际知名通讯社发出邀约,共有5家参与竞争,经过抽签,新华社和另外一家通讯社中签,他们负责机器人设备的采购、租赁和平台搭建,并将所有拍摄成果分享给世界几大通讯社。
据悉,在泳池顶部吊设的机器人辅助摄影设备以上帝视角看花样游泳,多维度展示这项运动的美感,而水下机器人将水面上下的影像采集、融合,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
科技将深度赋能运动会
2024年巴黎奥运会赛场内外闪耀的“科技光辉”成为赛会的闪光点,创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在赛事组织运行、电视转播、裁判判罚、辅助拍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观众有了解读和分享比赛的沉浸式体验。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周良君教授近年来一直在跟踪研究大型体育赛会对新科技的应用以及影音呈现,他表示,科技赋能体育是大势所趋,研究人员从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始关注新科技应用,体育不再是单一的竞技活动,而是融合了人文、科技、学术的多元化学科,这项研究非常有意义,将我们举办国际、国内大赛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周良君表示,《中国智能体育发展报告(2023)》预测,中国智能体育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万亿;同时,智能场馆的市场规模将增至近200亿元,这些都是科技赋能体育的场景应用,将极大地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巴黎奥运会大量采用了人工智能、5G技术和高清摄像机等,从植入足球的芯片,到电子发令枪,再到量子计时器等,都是科技的具体应用。这些技术的迭代升级很快,将为用户带来越来越强的视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