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卓萌 刘蓉
“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们为你骄傲!”看到赛艇冲过终点线,在一片欢呼声中,赛艇老将张亮的妻子汤志国一直抿紧的嘴唇终于放松下来,她红着眼眶,激动地向丈夫“表白”。
7月28日, 东京奥运会赛艇男子双人双桨2000米决赛中,湖南籍赛艇运动员张亮与搭档刘治宇默契配合,以6分03秒63的成绩勇夺铜牌。
这是张亮的第一枚奥运奖牌,也是中国男子赛艇第一枚奥运奖牌。张亮的父母、妻儿在常德的家中全程观看比赛,见证了这创造历史的一刻。
(张亮的家人观看决赛直播)
爱玩水的少年圆梦奥运
拿一枚奥运会奖牌,是张亮追逐已久的梦。
1987年,张亮出生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张家堡乡,父母在家做小本生意。回忆起张亮与赛艇“结缘”,父亲张景合至今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咱们那时候也不懂赛艇。张亮小时候也没啥特别的,喜欢玩水,下河洗澡、钓鱼。实在要说特别的,就是比人家孩子高了点,17岁已经有了1米87的个子。他还爱看体育节目,看着那些运动员比赛、拿奖牌很是羡慕。”张景合说。
因为一次偶然的契机,有人推荐张亮去学赛艇。张景合一合计:“赛艇不也是玩水吗?孩子喜欢,那就去呗。”就这样,爱玩水的大男孩进了赛艇队。
母亲王秋玉向来对孩子严格。她对张亮说:“儿子,选择了这一行,就要尽你的能力做到最好,不要抱着只是玩玩的心态。”
张亮点点头,说了一句让父母永远不会忘记的“狠话”:“再苦再累,就是累死我也不回来,高低要把赛艇练好。”张亮优秀的身体素质加上身上这股“狠劲”,让他在赛艇队脱颖而出,被湖南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赛艇队教练宋良友相中。2004年,宋良友将张亮带到位于常德柳叶湖的湖南省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在这个天然的水上竞技场,进一步接受专业训练。此后,张亮一次又一次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2007年,张亮获得阿姆斯特丹赛艇世界杯男子单人双桨第8名;2010年、2014年两届亚运会,分别获得双人双桨冠军;2018年获雅加达亚运会赛艇男子单人双桨冠军;2019年林茨赛艇世锦赛,张亮和刘治宇搭档,获男子双人双桨冠军;今年5月份的瑞士赛艇世界杯,张亮、刘治宇组合再次夺冠……
佳绩频创,荣誉相继落怀。然而,参加过3届奥运会却没有拿奖,始终是张亮心头一件遗憾。“现在,他终于收获了一枚奥运奖牌,我们全家人都为他高兴。”汤志国说。
(决赛直播画面)
信念让他“逆生长”
17岁便南下常德,后来又在常德娶妻生子,湖南俨然已经成为张亮的第二故乡。“辽宁人的纯朴豪放、吃苦耐劳和湖南人的霸蛮倔强,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妻子汤志国说。
训练的艰苦,竞争的残酷,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张亮就是这样一个性子,不取巧,就是实打实地练。”张景合说,每次打电话问张亮累不累,他只说“正常”“很正常”。从十多岁,到三十多岁,一直如此。
34岁,在运动员里已经算大龄选手。“但是张亮这几年的状态反倒是越来越好。因此这次能拿到奖牌,也是在我们意料之中。”同是运动员出身,妻子汤志国用专业的眼光看张亮,说他仿佛在“逆生长”。“这和他的高度自律有很大的关系。”
拿一块奥运会奖牌是张亮的梦想,也已经成为他的信念。“睡觉之前,他会给自己打气说‘我最棒!’特别有激情,特别热血。”汤志国说。执着追求梦想、奋不顾身的拼搏,让而立之年的张亮依然像个少年人。
奥运夺金的信念驱使着张亮不断磨炼自己。他常年在外训练,即使是回家休息调整,也绝不松懈。他总是早早起床锻炼,经常给自己“加训”。他的毅力,常常让汤志国感叹“自愧不如”。
“前几年有一回,咱们去爬浏阳的大围山。早上6点多钟,我才刚醒过来,他一个电话打给我,高兴地跟我说‘我已经爬到山顶啦!’”说起这事,汤志国哭笑不得。
汤志国告诉记者,自己怀小儿子时,有一段时间张亮在家。陪伴家人之余,他每天总要抽几个小时踩动感单车,锻炼体能。“他就在阳台上戴着个耳机,蹬单车,地上一大滩汗水都能照出人影。他特别专注,连我到了身后都没察觉。”汤志国心疼丈夫,却也不愿打扰。她拉来一把椅子,坐在丈夫身后,和肚子里的孩子一起,静静地陪伴着他。
“有时候他回家了,但我得忙我的工作,张亮就给我做饭,陪着我做事。那他自己加训、向着梦想奋斗的时候,我也一样陪着他。”汤志国笑着说,夫妻俩相处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
(张亮的家人观看决赛直播)
决赛时,张亮、刘治宇曾有一段时间领先,家人们振臂欢呼。然而1500米后,两人落到第三,并保持到比赛结束,张亮的大女儿忍不住捂住脸落泪,11岁的她也知道爸爸的不容易。“张亮这次尽力了,已经非常优秀了!但如果他想继续追逐梦想,继续冲击金牌,我们也会一直支持他。”家人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