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我国的网民总体规模已占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左右。
在网民的职业方面,学生占比最多达到了21%。而在年龄方面10岁以下占比3.1%,10-19岁占比13.5%。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接触并进入网络世界了。
当00后们开始进驻互联网,新的流行趋势便出来了。当初90后火极一时的火星文,00后们不屑一顾,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时代的“网络单品”—拼音缩写!
“xswl”(笑死我了)“awsl”(啊我死了)......相信这些缩写,对于经常使用互联网上的家长来说,并不陌生。小鱼也时常会运用这些拼音缩写,在社交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不知从何时起,缩写—这个大家所熟悉的一种文字用法,正在逐渐让人感到头疼。
人名缩写、成语缩写、再到各种转折词都变成了短短几个字母,好好一句话,正在成为类似摩斯密码一样难解的语言,让不少人患上了“中文缩写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随着缩写的逐渐泛滥,互联网交流似乎已经越来越难。让人不禁怀疑,现在的孩子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下面小鱼列了几个拼音缩写,看看你知道几个?
1、yyds;2、rwkk;3、srds;4、zqsg;5、bdjw。
第一个想必大家都知道,“yyds”是永远的神首字母拼音缩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电竞圈,现在被广泛用于高度的赞美。今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上,人民日报微博也用到了“yyds”。
那后面四个拼音缩写,在不告诉你答案的情况下,会出现哪些解读呢?“rwkk”和“bdjw”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猜对的,意指“让我看看”和“不懂就问”。
“srds”就比较难了,是“收入多少”、“虽然但是”还是“三人都是”、“虽然都是”?答案是“虽然但是”但是你看,在不知道确切意思的情况下,拼音缩写很容易给人带来误解,从而影响交流。
“zqsg”是“真情实感”的拼音缩写,有不了解的网友错译成“这群傻狗”,你说不对吧,但是这拼音缩写没错啊,但是不同的人解读,意思就南辕北辙了。类似的缩写还有“yjjc”,意指“一骑绝尘”,“yygq”指代“阴阳怪气”。
类似的拼音缩写还有很多,例如blx:玻璃心dbq:对不起gnps:关你屁事。此外还有中英混合,比如rnb,原词really牛逼。
看到这,小鱼想说成语作为汉语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被拼音缩写所代替,孩子的表达和思考是否会受到影响。
以前,我们阅读一首古诗,通过诗句去想象诗人所表达的人事物,去感受诗人的所见所闻,从而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当我们描述一个人的心情很好时,可以说他“兴高采烈”、“兴致勃勃”、“欣喜若狂”等等。同样的状态,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汇去表达。但如果这些描写都换成拼音缩写,文字所传达的感情就不复存在了。
缩写沟通成为00后的一个标签,这种情况的出现也许只是为了打字更方便;也许仅仅只是单纯的彰显自己的特立独行。但不可否认,词语缩写在新一代互联网用户中的比例是相当高的。
不过家长们也不用太过担心,就像火星文被互联网淘汰一样,拼音缩写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成为网络的回忆。
资料参考:
1、华经情报网—2020年中国网民规模、网民结构及互联网普及率统计分析
2、中国青年报—我们该为满屏yyds担忧吗?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