铥铥科幻电波每周2、5更新
本期主播
老千 前辈 船长
今晚7点,东京奥运会就要开幕了。欢迎收听铥铥体育电波!
这期播客,我们将从奥林匹克的起源,解读历届奥运会开幕式背后的文明闪光。
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场具备高度仪式感的大型舞台艺术表演,有着许多规定流程。 各国如何结合土文化完成固定动作,是最大看点之一。
譬如“展示五环”——
2000悉尼奥运会,由奔跑的群马组成
2004雅典奥运会,射箭在水中点燃
2008北京奥运会,如梦似幻的led星环
2012伦敦奥运会,由钢铁铸成金色指环金色五环(托粉狂喜.JPG)
譬如“点燃圣火”——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奥运史上第一次在水中点火,代表南半球海洋文明与圣火的交融
2004年雅典奥运会,圣火向人类俯身,诠释奥林匹克“回家”的返璞归真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代一代运动员接力将火炬传向高处,每一步踏下去,都有一个火炬传递的画面亮起来
2012年伦敦奥运会,圣火首次由7位少年点燃,无数小的火种聚成火炬塔,回应着“激励下一代”的主题
在古希腊神话中,火是神谕的象征。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圣火点燃之后,使者将举着火炬在城邦中奔跑,告诉交战的人们:“停止一切战争,去奥林匹斯山参加运动会!”
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现代。在希腊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女祭司会穿着古希腊式长袍,用球面镜反射阳光取来火种,并对前来取火的第一名火炬手说:
“圣火已经点燃,请告诉全世界的人停止战争,共赴盛会。”
体育所承载的是一种属于人类的共性:关于我们用身体突破极限,取得更高的、接近神的位置。
奥运会也不只是竞技体育,而是四年一度的警示:我们是一个共同体。这样的超越和交融,是对存在种种歧视、不公、隔阂的世界的一种理想和抗争,它总是令人热泪盈眶。
2004 雅典:文明发源地的底蕴
雅典不仅是奥林匹克的起源地,也是人类艺术、科学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一场回归奥林匹克故乡的开幕式,与其说是表演,不如说是一部站在美学巅峰的文明史诗。
开场,身穿白衣的鼓手绕爱琴海缓缓而行。鼓声是模仿心跳,因为在希腊人看来,心跳是运动之声,也是生命之源。
第一章是“认识你自己”(阿波罗神庙入口三句箴言之一)。水中浮现了公元前2700年的基克拉底雕像,这是古爱琴海中部文明的传统艺术品。
雕像分解为碎片,出现了代表科学与理性主义的几何、数字、天文符号,以及细胞分裂、虹膜、指纹……代表古希腊哲学中对人的起源与本质的表达。
随着雕像碎片缓缓坠入爱琴海,人类的意识即将觉醒,人对世界的理解,从抽象走向具象。
在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神谱》中,混沌之神卡奥斯、大地之神盖亚、爱神厄洛斯三位神灵共同创造了世界。当一男一女在爱神的注视下走入爱琴海,万物开始诞生,人类开始繁衍,神话的时代就此落幕。
第二章是“历史年轮”。这一阶段以花车形式,浓缩了从克里特文化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之间的千年脉络。
演员仿佛雕塑和壁画,一眼千年。
克里特时期: 克里特女神、科诺索斯王座室的格里芬壁画、米诺陶牛、水仙王子和番红花采集者。
古典戏剧时期: 缪斯女神手持代表悲喜剧的面具,并展示一系列经典古希腊戏剧,如 酒神的女信徒,俄狄浦斯王,海格力斯和九头蛇......
帕特农神庙及其浮雕,展示奥林匹斯 12 主神,伊瑞克提翁神庙的女神柱和胜利女神尼凯。
古代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了:掷 标强者、掷铁饼者、跑步者......
花车末尾,一位怀孕的人类女性走进海洋和星河之中。
——文明的最初和最后,不是神明、英雄和王者,而是母亲。
在希腊神话中,银河是天后赫拉哺育孩子的乳汁而形成
当海洋中的星光升起,变成流转的DNA双螺旋,所有演绎着文明和历史的演员,也都走入水中,回到了我们诞生的地方。
基克拉底雕像的碎片再度升起,合成奥林匹斯山;由雅典娜赐予人类,代表着和平、智慧与繁荣的橄榄树冉冉升起。
这场表演,不是在重现希腊历史,而是讲述了一个包容了人类起源、致敬生命的故事:
宇宙孕育群星,群星孕育海洋,海洋孕育人类,人类母亲孕育后代。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类的故乡和起源即是母亲,海洋,也是群星。雅典奥运会开幕式,是奥运史上对“We Are the One”最精彩的阐释之一。
2008 北京:有朋自远方来
与西方美术作品不同,中国古典画采用的是散点透视。
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移动着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画面。
在中国画中,时空是流动的。
要承载这一切,没有比画卷更适合的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卷轴和山水画,暗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时空观。
开场,5000名击缶者朗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现在开幕式上的第一句话,比起宣告力量与宗旨的口号,更展示一种开放胸襟。
孔子的三千弟子,在巨大活字印刷组成的“和”字前虔诚地朗诵着“君子和而不同”,这一幕有着大刘笔下人列计算机的奇异美感。
奥运会的宗旨,除了个人拼搏,还有对“共同体”的宣告:在充满隔阂的世界中,我们仍然能够打破各种界限,站在一起,在锱铢必较的分秒中,公平公正地决出胜负。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是最好的诠释。
2012 伦敦:烈火战车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场英国文化符号的集中体现。
借助英国人最引以为豪的戏剧文化,将开幕式变成一出大型话剧。
开场,是肯尼斯·布拉纳朗诵莎士比亚《暴风雨》台词——
不要恐惧:岛上已充满了躁动。
工人们把代表着英国传统乡村的草皮卷起——田园牧歌结束了,推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工业革命已经以磅礴之势到来,巨大的烟囱拔地而起。
每一位演员在结束表演后,都会遵循戏剧传统,向左右谢幕。
以及英式幽默——
女王和007一起跳伞,憨豆先生在全世界面前擤鼻涕……大概也只有英国人,才敢像这样玩得飞起。
当然也少不了幻想元素——
J.K.罗琳给小朋友们念了《彼得·潘》的名句:当你睡着后,想象的东西会变成真的。
红心皇后、伏地魔、库伊拉……幻想作品里的经典反派陆续登场,这个设置也有其深意:幻想不只有光明温暖,也来自童年对黑夜与未知的想象。
(据说这段本来还有神秘博士,但是最终被拿掉了——大概是因为哭泣天使实在比老伏要吓人得多……)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激励下一代。
英国人认为,当奥运会降临到一个国家,它会激励着这个国家和整个时代的人向前走。当少年运动员绕场一周,与老去的上一代运动员拥抱,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承,也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
奥运赛场上的竞技固然关乎国家荣耀,但最终的价值在于认识你自己。
前不久结束的温网比赛中,在通往赛场的大门上,篆刻了英国诗人吉普林《如果》中的两句诗:
如果你能在功名与不幸到来时,将两者同样视为虚妄的幻象……
你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你印象最深的奥运开幕式的瞬间是什么?
欢迎留言~
2、和主播&同好们聊天
3、你的好点子我们会认真倾听!甚至选入播客!
在喜马拉雅订阅铥铥科幻电波
让你的热爱也diu~diu~地传递给别人吧!
(戳图片收听)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