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巴黎第三次承办奥运会,上两次是1900年和1924年。跟本届奥运会有诸多颠覆性创新一样,前两届巴黎奥运会也有各自的意义,也一直延续着对男女平等的不懈追求。
1900年巴黎奥运会:迟到的纪念章
这是法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是史上第二届夏季奥运会。作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一部分,赛事别出心裁地持续了6个月8天之久,史称“马拉松式运动会”。
本届奥运会,集体项目如足球与橄榄球等首次进入奥运会,是为一大突破。但本届奥运会的奖牌未按名次有所区别,只是在几个月后给每一位参赛者发了一枚长方形的纪念章,这在奥运史上是仅有的一次。
虽然未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正式认可,但共有来自法国、英国、美国和波希米亚的11名女选手冲破禁忌,参加了本届奥运会的高尔夫球和网球比赛,这是女性运动员历史性首次登上奥运赛场,夏洛特·库珀成为奥运会史上第1位女性冠军(女子网球单打冠军、男女混合双打冠军)。
19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人首次报名参赛
第8届奥运会,正式通过允许女性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议。
1924年正值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30周年,首次引入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并第一次在闭幕式上同时升起国际奥委会、本届奥运会主办国和下届奥运会主办国的国旗,自此成为历届奥运会闭幕式的惯例。
而百年前的奥运会首次有了中国人的故事。当时曾经有4名中国人报名参加网球男子单打和双打比赛,他们分别为邱飞海(马来西亚华侨)、吴仕章、吴仕光、韦荣洛(均为中国香港人),都是留学生,并且都是那个时代较有名气的网球选手。只是他们最终因故缺席了比赛,这才有了第一个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人是亮相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刘长春,他参加了男子短跑比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