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苏联花亿美元举办奥运会,遭国联合抵制,中国拒绝出席

在奥运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奥运健儿,为了国家的荣耀挥洒汗水。而奥运会举办国为了成功举办奥运会,更是煞费苦心。

对于国际一流和中流国家来说,这是耗费巨资也要去争取的事情。所以,我们看到经常能看到有些国家在承办奥运会时,哪怕是挖空国库,让人民背上“贷款”,也要斥巨资办好奥运会。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奥运会都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样,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

从以前到现在,因为打肿脸充胖子,最后翻车成为笑话的国家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花费90亿美元举全国之力举办奥运会,却惨遭中、美等67个国家联合抵制、拒绝参加的奥运会,应该只有苏联这一家了。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与美国同为超级大国的苏联,明明是社会主义联盟国家的领头大哥,为何在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频频被打脸呢?

1. 苏联举全国之力办奥运会

在上个世纪6、70年代,苏联正式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这位领导人的强权政治下,苏联国力达到巅峰状态,成为当时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

世界由于政治意识的不同,划分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以及广大的第三世界阵营。

当时的苏联需要奥运会这样一个舞台,提高自己老大哥的声望。首当其冲的便是要获取大部分国家的支持,击败其他竞选对手。

苏联此前积极为亚非拉各个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提供了大量支持,赚取声望的同时,将这些国家拉到了自己的阵营。

而东欧国家当时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老大哥要竞选他们肯定是义不容辞地投给苏联。

可是苏联想要举办奥运会,光有小弟们的支持是不够的。如果能够让资本主义阵营的一部分国家“倒戈”,转向自己那就是稳操胜券了。

这时,他们看到了正在申办1972年奥运会的西德。

当时西德正在申办1972年的奥运会,如果有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阵营支持,那西德的胜算无疑是更大的。就这样,苏联和西德两国一拍即合,苏联以及东欧国家支持西德举办1972年夏季奥运会,等到下一届苏联竞选时,西德也要负责游说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正如他们所谋划的,西德慕尼黑成功拿下1972年的奥运会举办权。

随后苏联竞选1976年奥运会。却因为种种原因,举办奥运会的希望落空,没能成功如愿。

随着苏联的发展达到了历史巅峰时期,在竞选198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时,西德积极联络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了,而老大哥则继续与其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统一战线,顺利成为了1980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得到申办权的苏联,在短暂地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后,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要举办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奥运会,需要大量的资金。

苏联在奥运会举办前一共新建了百余座体育设施,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总计花费了90亿美元。

90亿美元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去除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问题,换算成今天的美元大约是260多亿美元。

可见苏联是不计成本、煞费苦心地想要举办一场史无前例的奥运会。

然而这样一场耗资巨大的奥运会,却成了苏联的一场噩梦,资本主义国家的狂欢。

2.美国积极呼吁不要参加苏联奥运会

虽然奥运会是体育盛会,但它也跟政治密不可分。

当时苏联的领导权移交到了勃日列涅夫手上,在他的经济改革政策下,国内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与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对外霸权主义逐步抬头。

刚开始,苏联为了组建以自己为首的“反西方世界联盟”,将目光放到了亚非拉的殖民地国家,援助第三世界人民群众进行反帝、反殖民的斗争,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联盟阵营。

而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提升,再加上勃日列涅夫的“霸权”领导策略,70年中期开始苏联将“援助”战略调整成为了进攻性战略。

其中就包括了利用代理人进行战争这一条。

美其名曰代理人,实则是扶持自己的傀儡政府,加强自己对该国家主权的控制,从军事上渗透国家。

苏联将目光放到了阿富汗身上。阿富汗自古以来都是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正是因为他们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美苏两国对其虎视眈眈,而阿富汗选择中立并没有倾斜任何一方。

1978年阿富汗的一股亲苏势力(塔拉基)推翻了原先的统治者,建立了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塔拉基在美苏两个强国中,选择了苏联。他不仅在国家政治制度上模仿苏联,更是积极喊话这位老大哥,希望对方能够照顾好自己。

只是塔拉基上台后,只顾着“喊话抱大腿”,不顾自己国家的国情。照搬其他国家的政策怎么可能行得通呢?于是他的各项政策引发社会内部各阶层的不满,社会动荡。

就在此时,时任国防部长的阿明先发制人,击毙塔拉基独揽大权。他上台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求苏联大使撤出阿富汗,将橄榄枝抛向了美国。

苏联怎么可能吞得下这口恶气,乖乖放弃阿富汗这块肥肉,拱手让给美国。

苏联想要加强在中亚和南亚的势力渗透,势必是要将阿富汗纳入麾下的。当时美国成功调和埃及与以色列的矛盾,将苏联“赶出”了中东地区。

如果美国在阿富汗占据了主导权,就等于是在中东和中亚、南亚这三个地区都处于被动状态,不仅自己南边的边疆不稳,还“城池”尽失无法实现对外战略目标。

这就是明摆着“打你不讲道理”。勃日列涅夫选择用武力解决问题。

这次苏阿战争共持续了九年多,给苏阿两国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同时为苏联解体埋下了定时炸弹。

当然这都是后话,此次战争之间的影响,便是1980年的“梦幻”奥运会,让苏联在世界各国面前颜面扫地。

3. 被联合抵制的莫斯科奥运会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行为,显然违背了二战后各国人民希望平发展的愿景,也触犯了其他国家的利益,抵制俄罗斯奥运会成了众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

奥运会五环的标志,就表达了希望世界五大洲紧密团结在一起,和平公正地展开体育竞技。如果主办国和参赛国之间处于战争状态,那要如何保证参赛的国家运动员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如何确保参赛者的人身安全?

所以秉承着从古希腊流传下来的古老传统:

“在奥运会开幕前七天和闭幕后七天,本着和平合作的精神,所有参加过都必需停止战争。”

国际奥委会介入苏阿之间进行调停。但毫无疑问内心膨胀的勃列日涅夫拒绝该请求,并表示是苏联介入阿富汗内政毫无争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苏联的“不知悔改”。美国率先举起了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活动的大旗。

1980年2月,卡特在美国退伍军人团发表演说时,要求苏联反省自己的行为,立即从阿富汗撤军,否则美国将全力阻止其他国家参加比赛。

苏联怎么可能会理会美国人说的话,依旧我行我素在阿富汗的领土上“抛头颅洒热血”。

美国见苏联的态度是不将自己当回事,心想竟然敢不拿我的话当回事,我要让你这个奥运会开不下去。于是美国开始了取而代之、自己另搞一个奥运的计划。

美国向国际奥委会主席提议,取消莫斯科奥运会,并积极游说国际奥委会将举办城市改到雅典或是墨尔本。

在“取而代之”的计划遭到否决后,美国又开始别出心裁地想出了替代方案。

虽然各国都积极响应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活动,但各国运动员为了这一场奥运会准备许久,各国奥委会也需要考虑运动健儿们的立场。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美国提倡在1980年各国可以在科特迪瓦或者五洲任意一个地区,一起举办类似“奥运类型的体育比赛”。

只是这一计划也因为设想中的举办地,没有苏联那样的财力举办盛会,从而宣布破产。

随后美国再次积极联合盟友,展开大规模的抵制活动。反正在找苏联不痛快的这件事情上,美国永远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美国总统吉米.卡特还曾向原本要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健儿们致辞,邀请他们参观白宫,并要求他们能够支持自己的国家,抵制这场奥运会。

众所周知,美国是“自由”的国度。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运动员接受了总统的要求,并表示支持和理解。

然而有极少一部分运动员则认为,体育运动不应该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因此收到了美国政府剥夺护照的警告,要求他们不要去参加莫斯科奥运会。

抵制莫斯科奥运会是美国政府抵制苏联军事入侵阿富汗行动的回应。但若是只有自己退出奥运会那岂不是很尴尬。

所以美国立即制定游说战略,一部分官员前去印度说服拳击界的传奇人物穆罕默德.阿里,希望他能够去非洲进行友好访问,并游说非洲各国不要参加奥运会。

与此同时,另外一部分官员积极向同盟国传达“苏联有可能进一步向西南亚扩张的趋势”,激起大多数国家的不安。

如果阿富汗无法保持独立,那么苏联下一个目标便是伊朗和巴基斯坦,等到那个时候,苏联就彻底掌握了世界石油供应的控制权。

美国仿佛掌握了“焦虑密码”,在它的积极引导下,莫斯科奥运会成了世界最惨的奥运会之一。

4. 惨淡的苏联奥运会

当时美国积极联合自己的盟友抵制苏联时,这位老大哥起先还没当回事。可是当奥运会参赛代表团的最终名单确定之后,苏联政府的面子就挂不住了。

在国际奥委会成员国147个当中,有67个国家拒绝参加奥运会,其中就包括了中国。

首先,是一部分参赛的国家不愿意在出场时拿出本国的国旗,而是改用奥林匹克的旗帜,新西兰更是另辟蹊径,顶着一面黑色奥运五环旗就出场了。

接下来,按照奥运会的正常流程,上一届奥运会的东道主应该亲手交接会旗,而加拿大又在美国的怂恿下,强烈表示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那加拿大怎么可能乖乖地跑去俄罗斯交接会旗,最后还是蒙特利尔市长派了一位代表来进行的交接。

开幕式的尴尬还只是开始,到了赛场上更是频繁打脸苏联。

当部分比赛结束后,其他国家运动员在上台领奖时,都纷纷拒接在奥运会颁奖仪式上使用自己国家的国旗、演奏国歌,统一都是使用奥委会的会旗和会歌。

这场奥运会更像是苏联一个人的“狂欢”。

由于有近半数国家没有派出代表团参加奥运会,所以在竞技场上,很多项目都掺杂了很多水分。

男子游泳项目向来都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上届奥运会更是产生了12个新的世界纪录,然而在莫斯科奥运会中,仅有一项世界纪录被打破。马术比赛的含金量更是直接腰斩,上届奥运会进入前六名的14个国家,有13个都没有参加这次比赛,比赛成绩直线下降。

不仅如此,像体操等具有观赏性的项目,在评分是有很多空间可以主观把控,评委们在评分时都有照顾本国选手的倾向。以至于部分运动员在比赛过后,表示自己遭受到了不公正对待,并拒接以后在苏联参加任何比赛。

莫斯科奥运会就在一场闹剧中结束了。苏联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声望了吗?

并没有,苏联不仅没能赢得脸面,更是无法从中获取经济利益,更严重的是因为长年与阿富汗进行斗争,让其经济陷入泥沼濒临破碎。

那美国成功阻止了苏联吗?

很可惜,也没有。美国虽然联合不少国家抵制了这场奥运会,但是它最终的诉求:逼迫苏联退军,并没能实现。

在美苏两大阵营的较量下,原本象征的和平、公正的体育竞赛,沦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他们的行为无疑都是在玷污奥林匹克精神。美其名曰的正义行动,实际上是保障自身利益而导致摩擦。

包括四年后苏联在洛杉矶奥运会对美国进行报复性制裁,同样都是冷战的延续,政治游戏的博弈。

5. 中国的奥运会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莫斯科奥运会惨遭滑铁卢,是苏联咎由自取。可是,向来与苏联关系不错的中国,为何也不出席这场奥运会声援苏联呢?

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急转直下。鉴于当时的国际局势,中国领导人认为不出席苏联奥运会,是最恰当的选择。

虽然没去参加这场耗资90亿的奥运会,但是2008年我们在中国的大地上,成功的举办了自己的奥运会——北京奥运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过才28年苏联早已解体,而中国的经济走向繁荣的宽敞大道,在世界赢得了一席之地。

那一年,我国总共投资花费了420亿美元,创下了历届奥运会投资之最震惊全球。

开幕式让外国友人看到了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上下5000年的文化瑰宝;几万人的协调排练,给鸟巢和屏幕前的观众带来怎样的视觉冲击;那一年中国获得了 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金牌数位列世界第一。

这是中国给世界交上的满分答卷。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北京奥运会是:“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THE END
0.图集: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奥林匹克|莫斯科红场1/14 1980年2月1日,德国斯图加特附近一家服装厂,模特们手里拿着五件不同的T恤,上面印有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标志。当时,据工厂负责人介绍,西方的抵制计划并未影响奥运纪念品出售。 2/14 1980年7月19日,莫斯科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在莫斯科列宁中央体育场举行,俄罗斯民间舞者表演。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C5SF;:62756X8MV0jvsm
1.培养吴敏霞,“骗”来陈芋汐——专访中国首位跳水世界冠军史美琴“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前一个月,我们在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服装部里挑正装。美其名曰‘挑’,但无论正装还是旅行箱,回国以后都是要还的。虽然是借用,但出国的服装体现大国形象,在我们当时看起来还是挺潮流的。再加上1980年原本是中国恢复国际奥委会席位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每个人心情都很激动。” 中国跳水jvzquC41uinfzyttv0yiqkxgtxks0lto1jznn8yqwvobq8724252386614?86A>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