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国首次申奥,两票之差输给悉尼,邓公早看透背后“黑幕”亚运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奥运资格赛

当天,是国际奥委会宣布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花落谁家的日子,各国的电视媒体都进行了直播。中国也不例外。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走上主席台,打开手中的信封,宣布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北京的时候,中华大地沸腾了,无数人欢呼着走向街头,点燃爆竹,相互祝贺,拥抱,庆祝这个历史性时刻的来临。

中国人民积郁了8年的心结,在萨马兰奇念出“北京”这个名字的时候,终于打开了。这是一份迟来的欢欣,晚了整整8年。

惜败悉尼

同样是萨马兰奇拿着信封走上主席台,但结果是澳大利亚的悉尼获得了奥运会的举办权。事后经过了解,北京仅以43:45的微弱劣势,失去了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那一夜,多少人在电视机前痛哭失声,又有多少人彻夜无眠。

北京的申奥,承载着多少人的梦想,也承载了多少人的希望,又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然而这一切随着奥委会主席读出的“悉尼”,付诸流水了。

北京申奥

1990年,北京,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正在建设中的北辰亚运场馆外,北京市几位主要领导正在烈日下焦急的等待着。很快,一辆汽车驶来,车上下来一位86岁的老人。他,就是邓小平同志,今天前来视察北京亚运的准备工作。

在视察中,邓小平仔细听取了北京市领导的汇报,巡视了主要的体育场馆,时而微笑,时而向身边的同志小声询问。

但视察完毕后,小平同志的眉头皱了起来。

一旁的北京市领导以为场馆建设有什么不妥,便向小平同志请示。

他不知道的是,邓小平看着亚运场馆,心中已经规划着更大的蓝图。他向北京市领导指出,目光要放长远,北京要申办奥运会。

视察结束后,北京市领导向中央进行了汇报。在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开始了申奥的准备。

当年,亚运会的圆满成功,使得北京申奥的条件更加成熟,于是,次年2月,北京申奥的请示获得批准,北京申奥委成立,正式开始了北京申奥的工作。

得知北京即将申办2000年奥运会后,举国欢腾。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支持北京申办奥运。在北京举办了奥运活动日,北京一所大学的学生们组织了万人签名,表达了他们期待北京申奥成功的心情。

长安街上,北京著名景观自行车洪流的背景,变成了巨幅宣传标语“开放的中国盼奥运”,更多的人们捐款捐物,担当奥运志愿者……所有的人都期待着北京申办奥运成功的喜讯。

萨马兰奇的话并不是随口说出的。作为21世纪千禧年即将举行的第一次奥运会,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在世界人民的心里有了极为特殊的意义。

因此,对这一年奥运举办权的争夺也是非常激烈的。共有8个城市参加了角逐。

它们分别是:德国的柏林,巴西的巴西利亚、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英国的曼彻斯特、意大利的米兰、澳大利亚的悉尼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

为了北京申奥的成功,我们举全国之力,做了充足的准备。改善了北京的基础条件、体育场馆等设施,增加了北京旅游产业的投入,增加了多家四、五星级酒店,对北京空气污染进行了整治。

为了让奥委会的成员们重新认识北京,重新认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北京还邀请奥委会的主要成员来到北京实地考察。

奥委会具有奥运申办城市投票权的91位委员中,有71位应邀来到了北京。他们对北京乃至中国的崭新面貌惊叹不已。

为何申奥

在我们成功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乃至后来的冬奥会之后,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首次申奥,不得不佩服小平同志在申办奥运这一重大事件上的高瞻远瞩。

1991年,正是我国改革开发进行了十年,各行各业取得了初步成效的时候。

但由于那个年代,消息相对比较闭塞,而我们的国门刚刚打开,国外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以前,乃至刚刚建国的时候。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无外乎封闭,贫穷,落后,基础设置差等。

通过申办奥运会,将一个全新的北京向全世界展示,改变国外对中国的错误认识,是我们申奥的一个重要目标。

它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重塑世界大国的形象,进而推动国际合作,促进改革开发的进一步发展。

正像央视纪录片里的一句解说词:“古老的东方大国,正在向世界缓缓打开她神秘的大门。”

同时,90年代初,国内有了一种崇洋媚外的风潮。言必欧美,谈必日韩,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是外国的好。

当然,国门骤开,西方世界的一切展现在我们面前。客观的说,当时西方国家的产品和技术确实要领先我们。但千篇一律的崇洋,不加分析的媚外,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我们申办奥运,就是要告诉所有人,我们国家有能力举办这样的盛会,而且办的不会比外国人差。邓小平同志的“中国的月亮比外国圆”,正是针对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崇洋媚外风气而谈的。

申办奥运,还增强了我们的民族凝聚力。自从北京申奥的消息官宣后,全社会似乎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申奥添砖加瓦,民族凝聚力得以空前的加强。

著名的北京中轴线北段,也延续到了亚运村一代。由于基础建设投资,旅游设施改善等投入增加的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

但是,就在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时候,却传来了北京申奥失败的消息。这怎么不叫人痛心落泪呢?

解密黑幕

当然,作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或者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胜利和失败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像邓小平同志,得知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失利的时候,冷静的说了一句:失利了总结经验,为下次准备。

如果北京的失利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那我们无话可说。但纵观整个申奥过程,我们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这才是让我们广大民众在北京申奥失败后愤愤不平的事情。

当时提出的有朝鲜说:因申奥投票前一年,我国与韩国建交,引起朝鲜的强烈不满。会不会因此而失去了朝鲜的一票?后经国家体育总局领导证实,朝鲜的一票投给了我们。

又或是台湾地区的问题。但经过调查和推演,台湾地区的一票也投给了我们。虽然还未统一,但毕竟血浓于水,大家都是中国人。

最后,还是小平同志高屋建瓴,指出:这件事情有人在背后捣鬼。

事后经多渠道证实,澳大利亚通过行贿的方式,“购买”了两张选票,才导致我们以这两票的微弱劣势落败。

在投票前不久,澳大利亚申奥委员宴请两位有投票权的非洲奥委会委员。席间他提出给非洲委员所在的两个国家分别提供3.5万美元的体育基金。

至于条件,很简单,就是把他们手中的票投给悉尼。当然表面上说是给国家的体育基金,其个中含义只有当事人才清楚。最终,这“购买”来的两票,决定了2000奥运会举办过的归属。

西方阴影

看上去一件很小的事情,导致了我国2000年申奥失败。其实,即使没有这件事情,我们的申奥也很难成功。这要从西方主要国家一贯的对华态度上寻找原因。

就像邓公的判断:这件事情有人捣鬼。人是哪些人,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中国与奥运会这个属于全世界的体育盛会的因缘际会,背后无不隐约闪烁着西方国家的身影。

大家都熟知的,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32年,运动员为长跑运动员刘长春。当时日本统治下的伪满洲国也拟派队参加。

建国后,我国秉承奥林匹克精神,一直试图在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奥运的合法地位。但这一努力在西方国家的干涉下困难重重。

1954年,国际奥委会以微弱的多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奥运委员会的合法地位,但同时仍旧保留了台湾地区的奥委会。

几年后的1958年,由于国际奥委会一再挑衅“一个中国”政策,我国愤然退出了奥委会,直到1979年国际奥委会才正式恢复了我们的合法地位。

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在阻挠我国发展这件事上,一直是不遗余力的。经济手段,政治手段,体育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由于恰逢千禧年,使得这届奥运会一有了极为特殊的意义。

西方某国的智囊机构,曾经给国会提交过一份分析报告。报告中称:“如果让北京获得了举办权,就等于让中国站在了新世纪的新高度,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如果阻止北京获胜,可以延缓中国发展历程以十年计。”

这份报告,充分体现出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忌惮和打压。

虽然在20世纪中国国力贫困衰弱,但西方国家依然对中国的发展保持警惕。在经过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力有了明显增强,隐隐有大国趋势。

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西方社会不约而同的利用各种机会对中国进行打压。这次北京申办奥运,更是为西方所不容。

在一次对北京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张百发的采访中,有外国记者问道:“美国违反奥林匹克精神,你们可以抵制亚特兰大(1996)奥运会啊。”

张主席回答:“我们有理由抵制,但我们不会选择报复,因为这有悖于奥林匹克精神。”

但到了西方媒体手里,将张主席的话断章取义,大肆渲染中国如申奥失败将抵制亚特兰大奥运会。虽事后经我方义正辞严的驳斥,但恶劣影响已经造成。

在国际奥委会就2000奥运会举办城市投票前一个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于中国人权的法案,借口中国人权问题,反对在北京和中国举办奥运会。

诸如此类事件,不胜枚举。

因此,邓公的判断异常智慧和准确,西方国家的阻挠和干涉,才是我们申办2000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失利的根本原因。

后记

往事不堪回首。但往事不忘,来事之师。历史的长河川流不息。之后,中国不仅以压倒的优势,举办了2008奥运会,北京,还成为了“双奥之城”。

不仅如此,在近几年的金融战,贸易战,抗疫情,乃至敏感地区的问题处理上,中国都表现出了一个有担当的大国的王者风范。西方某些国家的打压,并不能阻挡中国的发展,反倒使中国万众一心,再造辉煌。

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记祖国曾经屈辱的历史,更应该把它们当成我们砥砺前行的动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继续奋进。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我的首次申奥记忆》

2、中国经济网:《1993:首次申奥,中国虽败犹荣》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以为十拿九稳却输给悉尼,小平同志觉得有人搞鬼奥运会许海峰小平同志如此重视中国的体育事业,说过因为体育能促进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外,也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体育爱好者,喜欢游泳与足球等运动。 1924年,小平同志赴法国留学的时候,正逢第八届奥运会在法国巴黎举行。 为了近距离看一场奥运会足球赛,小平同志典当了自己唯一一件像样的外衣,换钱去购买了最便宜的一张门票。 “5个法郎是一天的饭钱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C58NOK627795M?H0jvsm
1.奥运观察丨史上最特殊的奥运会:东京奥运会上的“第一次”大盘点第一次改期的奥运会 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原定于2020年7月24日至8月9日在东京举办。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3月24日,国际奥委会与日本政府决定延期举行,但保留“东京2020”的名称。最终,赛事于2021年7月23日开幕,并持续到8月8日。 在此之前,曾经有三届夏季奥运会因战争取消,其中就包括1940年的东京奥运会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39=12;5d7?68589/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