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每每谈及奥运金牌,眼中便闪出金光,仿佛那沉甸甸的奖牌当真由纯金铸就。殊不知,这金光闪闪的物事,竟与市井间妇人指上的金戒指相形见绌。这倒让我想起那些\"镀金时代\"的旧事——表面光鲜,内里却是另一番天地。
东京奥运会上,一枚金牌的实际价值不过区区580美元,尚不及运动员远渡重洋的盘缠。这般\"金玉其外\"的勾当,倒像是给那些追逐荣誉的健儿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然而细细思量,这金牌,其价值又岂能以金银之轻重论之?
一、镀金的银块
国际奥委会的章程里白纸黑字地写着:金牌须含至少6克黄金,余者则由银铜充数。东京奥运那556克的金牌,黄金仅占6克,余下550克尽是白银。这般\"掺假\"的勾当,竟也冠冕堂皇地行了几十年。北京冬奥更甚,同是6克黄金配550克白银,成本竟压到了500美元以下。这般精打细算,倒像是市井小贩的做派。
记得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那24克纯金打造的金牌,如今已成绝响。自1916年起,奥委会便学乖了,改用镀金之法。最是1948年伦敦奥运寒酸,金牌含金量仅1.34克,连当铺的朝奉都嗤之以鼻,不肯收这\"徒有其表\"的物事。
二、无价之价
然则这镀金的牌子,其价值又岂在材质?全红婵一夺金牌,某品牌的代言费便翻了百倍;希腊健儿夺冠,国家赐别墅、免赋税;更不必说那青史留名的荣耀。这般\"隐形价值\",岂是金银可量?
坊间有老者言,其1984年所得金牌,至今擦拭仍能反光;又有冠军持牌至金铺,店家只肯出价两千,气得他几乎要唤来巡捕;更有教练欲传金牌与子孙,不料顽童竟拿去换了游戏机。这般啼笑皆非的事,倒显出世人对此物的误解之深。
三、金非金,牌非牌
有\"老江湖\"告诫:莫信\"金牌可升值\"的妄言,黑市上十之八九卖不出好价钱;那镀金层薄如蝉翼,用牙粉擦拭便会褪色;更有运动员欲以金牌抵押贷款,银行只认那6克黄金的价值。这般现实,倒像是给热血沸腾的健儿们泼了一盆冷水。
然而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选手迪巴巴将金牌赠与因战乱无法参赛的叙利亚运动员。这镀金的牌子,竟成了体育精神最纯粹的象征。此时方知,金牌的价值,原不在其\"金\",而在其\"牌\"——那块承载着人类最崇高理想的铭牌。
金牌不过是镀了金的银块,而体育精神却是镀了金的人性光辉。愿每一位追逐梦想的健儿,都能在人生的赛场上摘得属于自己的\"金牌\"——那用汗水与坚持铸就的、永不褪色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