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北京是唯一的双奥城市)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召开,其举办地是希腊雅典。截至2021年,奥运会一共举办了32届,其中举办城市毫无例外的,都是每个国家最现代化、最繁华的城市。
(图片说明:奥斯陆冬奥会)
算上今年这一届,冬奥会一共举办了24届,其中仅有奥斯陆和北京是以国家首都的身份主办了冬奥会。另外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大城市主办过冬奥会的,大概就是美国盐湖城主办的第19届冬奥会、意大利都灵主办的第20届冬奥会以及加拿大温哥华主办的第21届冬奥会了。
(图片说明:2026冬奥会宣传图片)
正是由于夏季奥运会通常举办于大城市,冬季奥运会大部分举办于小城市,导致许多城市都没有举办过两种奥运会,而我们的北京由此创造了历史。
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就在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冬奥会都不如夏季奥运会那么受关注。所以在早期,那些小的城市就足够举行冬奥会了。随着冬奥会的影响力和受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大城市举行冬奥会的情况越来越多。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只有4届冬奥会举行在人口超过10万的城市;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只有2个主办城市不足10万人了。
(图片说明:热情的北京冬奥会志愿者)
(图片说明:夏慕尼)
当时的人们恐怕也没有想到,“第八届奥林匹亚德体育周”在世界体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也因此被定义为历史上第一届冬奥会。到了第二年,就没有人再质疑冬奥会的重要性了,国际奥委会也决定在夏季奥运会举办的同年召开冬季奥运会,并且也决定冬季奥运会不必和夏季奥运会在同一个国家举办。
(图片说明:瑞士圣莫里茨)
由于不再作为夏季奥运会的附属品出现,这届冬奥会也不必在夏季举办,而是举办于当年2月。从此以后,冬奥会举办于2月份也就成为了惯例。
尴尬的是,在这第二届冬奥会上,运动员们就遭遇了大麻烦。这一年天气反常,原本每年都很寒冷的冬天,在这一年竟然异常高温。结果,有些优秀运动员的成绩差得离谱、有些比赛场地一塌糊涂,甚至有些比赛项目干脆取消。
(图片说明:普莱西德湖)
一直到了1980年,美国的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人造雪被首次使用在了冬奥会的赛场上。自此以后,冬奥会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比赛也更具观赏性了。同时,比赛城市也不局限在2月平均气温不足0℃的城市了。
到了1994年,冬奥会再一次迎来了变化。在1988年国际奥委会召开的第93次卡格利全会上,他们决定不再同年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
(图片说明:利勒哈默尔)
就这样,在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举办奥运会之后仅仅2年的时间,挪威的利勒哈默尔就又举行了第17届冬奥会。从此以后,两项奥运会就固定间隔两年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除外,众所周知,这届奥运会因为疫情原因推迟了一年,但名称上还是叫2020年东京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