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筑牢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之基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和人民身体健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全民健身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2014年全民健身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先后印发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等相继出台……
今天的中国
运动收获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全民健身深深融入大众生活
无论清晨傍晚、城市乡村
神州大地处处可见参与运动健身的人群
跃动的身影、饱满的热情
构筑了一道道健康中国的美丽风景线
太极拳、八段锦、赛龙舟等
独具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
成为群众健身“新宠”
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各地因地制宜
打造遍布城乡的“15分钟健身圈”
有效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
北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等
赛会场馆赛后对民众开放
一流竞技场变身为“百姓健身房”
数据显示
截至2023年底
我国共有体育场地459.27万个
体育场地面积40.71亿平方米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
提前实现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2.6平方米的目标
北京奥运开幕一周年之际
设立“全民健身日”
这不仅是一个节日
更是鼓励全民参与健身活动
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
掀起全民冰雪运动热潮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愿景实现
在冰天雪地里勾勒出一幅幅健康欢乐的活力图
近两年来
“村BA”“村超”“村排”等
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火热出圈
“现象级”的体育赛事
展现了村民们对于体育运动的激情
更为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助力
多部门印发文件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
同时,多措并举为老年人健身锻炼提供必要帮扶
为残疾人充分、平等参与体育运动营造无障碍环境
全民共建共享的“大群体”格局已初步形成
数据显示
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过5亿人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将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从“全民健身”到“全民健康”
在人们奔跑的脚步中
从愿景成为现实
竞技体育走向体育强国之路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一代代体育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
把体育的荣耀印在共和国的旗帜上
让中国力量成为国际赛场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各项目运动员一步一个脚印
创下一个又一个历史
↑1981年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中国女排以七战七捷的成绩,首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新华社发(黎启榕摄)
↑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新华社记者 官天一 摄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杨扬夺得女子短道速滑500米金牌,让中国体育代表团终于在冬奥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新华社记者 王岩 摄
↑2004雅典奥运会,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夺得男子110米栏比赛冠军,成为中国田径项目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新华社记者 李岳 摄
↑2006年都灵冬奥会,韩晓鹏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上夺冠,这是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雪上项目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新华社记者 王长山 摄
在中国代表团传统竞技体育强项
乒乓球、跳水等项目上
一代代冠军选手接力延续辉煌
↑中国乒乓球女队以奥运女团五连冠强势摘得新中国夏季奥运会参赛史上第300金!
↑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周继红拿下女子10米台冠军,实现了跳水项目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后,中国跳水再未离开奥运奖牌榜,中国跳水队在国际赛场逐渐有了“梦之队”的称号。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11届奥运会,中国跳水共获得55枚金牌,是中国体育获得奥运金牌数量最多的“领军”项目。
今夏,中国奥运健儿
在巴黎奥运会上勇夺40金27银24铜
取得我国参加夏季奥运会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
实现了在网球、游泳、花样游泳、
艺术体操、拳击、自行车等项目上的历史突破
这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步的集中体现
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缩影
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力量
国家强则体育强
75年风雨兼程
一代又一代中国体育工作者
前赴后继、玉汝于成
让五星红旗在国际体育舞台上一次次升起
让中国跻身世界体育大国、奥运强国之列
赛事承办彰显大国责任
国家兴则体育兴
国际奥委会投票表决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归属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缓缓打开写有结果的信封
轻声念出“北京”
会场沸腾了,中国沸腾了
中华民族的体育梦凝聚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于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渴望,照鉴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