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疯抢主办权,如今送上门都不要,奥运会为何会成为烫手山芋国家项目

曾几何时,奥运会主办权是全球各国争相角逐的香饽饽。

为了拿下这张象征国际认可的入场券,不少国家倾尽资源、各显其能,申办过程堪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没想到短短二十年间,形势却发生了惊天逆转。

国际奥委会早早抛出2036年奥运会邀请函,却遭遇门可罗雀的尴尬,甚至需要主动推销主办权。

从万众追捧到避之不及,奥运会为何会从人人争抢的荣光象征,沦为各国谨慎回避的烫手山芋?

小卞也很好奇这背后因素作用是什么呢?

奥运会的降温,最直接的导火索是越来越沉重的经济压力。

举办一场奥运会,早已不是简单的体育赛事筹备,是涉及场馆建设、基础设施改造、安保服务、赛事运营等多方面的巨额投入,且成本长期呈攀升态势。

上世纪80年代,莫斯科奥运会的花费就已达到90多亿美元,到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投入更是飙升至150亿美元级别。

即便是号称“简约办赛”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实际支出也高达100亿美元。

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这样的投入已远超承受范围,甚至需要动用全国数年的财政储备,相当于一场“豪赌”。

令人却步的是“奥运魔咒”,赛事结束后的债务负担与资源浪费。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堪称典型案例,当时市政府满怀信心申办,市长公开承诺“绝无亏本可能”,实际花费远超预算数倍,最终留下24亿美元的巨额债务。

为了偿还这笔欠款,当地政府不得不开征“奥运特别税”,市民整整缴纳了30年,直到2006年才还清债务。

无独有偶,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了彰显古希腊文明与现代化成就,投入超150亿美元建设场馆与基础设施。

赛事结束后,大部分场馆因维护成本过高被闲置,希腊政府为填补财政窟窿采取的激进措施,也为后续的国债危机埋下了隐患。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各国的发展理念也在转变。

早年许多国家办奥运,是为了借助这个国际舞台展示国家实力、提升国际知名度。

如今,更多国家开始回归理性,更注重民生改善、产业升级等实际效益。

以上海、成都、广州等中国城市为例,它们更倾向于将资源投入到科创中心建设、民生工程完善、特色产业发展等领域,这些投入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更为持久。

相比之下,花费数百亿举办奥运会,不仅可能面临亏损风险,还可能挤占民生支出,自然难以获得广泛支持。

国际奥委会虽早有“奥运瘦身”的呼声,提议削减冷门项目以降低办赛成本,但由于背后牵扯复杂的利益链条,“瘦身”始终停留在口号层面。

老项目难以精简,新项目不断增加,导致主办国不得不建设更多专用场馆、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进一步推高了办赛成本。

这种只增不减的项目设置,让本就沉重的经济负担雪上加霜,也让潜在申办国望而却步。

如果说经济压力是硬门槛,那么国际奥委会的规则霸权与双重标准,是让奥运会失去吸引力的“软刀子”。

奥运会本应是更快、更高、更强和更团结的体育盛会,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是核心价值,但近年来,国际奥委会的一系列操作却让这一价值不断褪色。

最突出的问题是项目设置的不公。

当前奥运项目中,游泳、自行车等欧美传统强项占据了大量金牌名额,光游泳一个项目就拆分出30多块金牌,自行车项目也有20多块金牌。

这些项目的设置,明显偏向于欧美国家的优势领域,能够长期占据奖牌榜前列。

龙舟、武术等在东亚、东南亚拥有数十亿人口基础的传统项目,却因“奥运瘦身”等借口迟迟难以成为正式项目。

这种“谁制定规则谁受益”的模式,让奥运会的“强国认证”失去了客观性,也让非欧美国家的参与热情受到打击。

竞赛过程中的双重标准更是寒了众多国家的心。

在某届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中,多国选手因战术安排被判定为“消极比赛”,直接被取消资格。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针对中国选手的不公待遇,中国自行车选手曾在夺冠后被无端判罚犯规,金牌被取消还遭罚款,上诉时却得不到有效回应。

中国游泳选手取得优异成绩时,频繁被质疑使用禁药,其他国家选手出现类似表现却无人问津。

这种明显的双重标准,严重违背了体育竞技的公平原则,也让国际奥委会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此外,奥运会的政治化倾向也让许多国家心存顾虑。

体育本应超越政治,近年来,奥运会逐渐沦为部分西方国家操弄政治的工具。

2024年巴黎奥运会禁止俄罗斯参赛,对其他部分国家网开一面,这种选择性制裁的做法,打破了“体育无国界”的共识。

对于潜在主办国而言,一旦国际局势发生变化,可能面临西方国家集体缺席等突发情况,导致赛事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陷入尴尬境地。

更关键的是,主办国在赛事核心事务上缺乏主导权,必须严格遵守国际奥委会的各项规定,即便部分规定与本国实际情况不符。

也难以更改,这种“霸王条款”式的合作模式,让许多国家不愿轻易接手。

奥运会吸引力的下降,本质上也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

二十年前,举办奥运会是许多国家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通过一场盛大的开幕式、高效的赛事运营,能够快速向全球展示国家发展成就,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是典型代表,震撼的开幕式、丝滑的组织运营以及赛后场馆的有效利用,展现了中国的动员能力、执行效率和综合底蕴,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如今,全球各国的发展路径更加多元,展示国家实力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奥运会。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空间站遨游太空、新能源汽车畅销全球、进博会服贸会持续举办、高铁网络四通八达,这些实打实的成就,比一场奥运会更能体现综合国力,也更具说服力。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无论是科技创新突破、民生福祉改善,还是特色产业崛起,都能成为获得国际认可的重要名片,奥运会的展示窗口功能被大幅弱化。

从民众心态来看,全球公众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转变。

对于政府而言,花费巨额资金办赛如果不能带来实际的民生改善,反而可能引发民众不满。这种心态的转变,也让各国政府在申办奥运会时更加谨慎。

国际奥委会的改革滞后,也难以适应时代变化。

面对年轻人对传统奥运项目兴趣下降的趋势,国际奥委会未能及时引入更多年轻人喜爱的新兴项目,导致奥运会的受众群体逐渐老化。

同时,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奥运会的传播方式、运营模式未能及时创新,与其他新兴体育赛事相比,吸引力逐渐下滑。

虽然国际奥委会后来推出了联合办赛、灵活办赛等改革措施,只不过这些措施没能触及经济负担、规则不公等核心问题,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挽回奥运会的吸引力。

从“抢破头”到“没人理”,奥运会的境遇变迁,是经济规律的必然体现,也是规则失衡、时代发展的综合结果。

奥运会的核心价值在于体育竞技的公平公正、人类精神的相互激励,不是巨额投入的比拼、政治利益的博弈。

小卞认为,如果国际奥委会不能正视问题,不主动放下架子改革。

降低办赛成本、摒弃双重标准、赋予主办国更多主导权、让奥运会回归体育本质,那么愿意接手的国家可能会越来越少。

奥运会作为百年体育品牌,依然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想要摆脱烫手山芋的困境,需要国际奥委会真正倾听各国声音,拿出实质性的改革举措,让奥运会重新成为各国愿意参与、民众喜闻乐见的体育盛会。

THE END
0.2024巴黎奥运会中共中央 国务院致第3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贺电 [] [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谌贻琴出席奥运会闭幕式] [奥运在记录,传承不消亡] [中国40金创境外奥运会最好成绩] [数读奥运中国体育代表团] [中国体坛群星闪耀] PreviousNext 【奥运画刊】金色高光!盘点中国代表团夺金时刻 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1|1VbtrxQn{sqklx1
1.微博#奥运会#| #羽毛球#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微博视频 1万次播放 1:09:07 11 4 81 奥林匹克运动会 11小时前 来自 微博视频号 【历史上的今天】去年今日,@Boxing常园 获得#2024年巴黎奥运会# 拳击女子54公斤级金牌,这也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女子#拳击# 金牌🥇🥊 一起重温常园夺冠的精彩时刻吧!#奥运会# 奥林 jvzquC41o0}fkkt0ep5e1xq{oroduHoworlsqvBygkhpexr
2.百年瞬间丨北京奥运会开幕新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打2008尊缶 00:00/00:00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 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可容纳9万多人的鸟巢座无虚席。伴随着响彻云霄的节奏声,各国友人齐声倒计时。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jvzq<84o0pkxu7hevx4dqv4424702A4291GSVRxJmwNO[9lLE:R8k~k{5d822A590unuou
3.曾不止一次成功实现的奥运休战,为何在当下变得举步维艰2023年11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规定巴黎奥运会开幕前7天至残奥会闭幕后7天为休战时间段,即2024年7月19日至9月15日为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休战时间。法国总统马克龙7月22日视察巴黎奥运会奥运村时,呼吁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实现全球休战”。 jvzquC41pg}t0lhvx0ipo8724651:8591CXUKc8yHXjXSb]Is3QTZ`KFZ4:1:9<0ujznn
4.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今天在京成立新闻频道北京时间7月13日上午10点,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动员大会在北京举行。代表团共由716人组成,其中运动员405人,包括男运动员136人、女运动员269人。代表团运动员平均年龄25岁,其中有42位奥运冠军,223人为首次参加奥运会。jvzquC41pg}t0lhvx0ipo872465198651CXUKlreYh\b9^ME6yv{i^SI24:19:80ujznn
5.巴黎奥运开幕式——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闻频道到目前为止所有关于巴黎奥运会的消息里,最令人期待的也许就是那场将于明年7月26日在塞纳河上举行的开幕式。5月23日,为确保巴黎奥运会“河上”开幕式安全顺利举行,法国内政部、巴黎奥组委、巴黎市政府三方在巴黎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安保职责。jvzquC41pg}t0lhvx0ipo872455178771CXUK{zYJsrrg9>pSnOZSZuzR4917;:0ujznn
6.奥运会资料馆奥运资料馆 资料馆 奥运会资料馆jvzq<84422>/elyx0eun1;61275jpmjz0unuou
7.巴黎奥运会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十大亮点新闻频道原标题:巴黎奥运会 |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十大亮点 新华社巴黎7月26日电(记者岳冉冉、王安浩维)26日晚,巴黎奥运会开幕式雨中举行,法国人用独有的浪漫打造出一场“流动的盛宴”。十大亮点盘点这场震撼人心的开幕式盛典。 亮点一:奥运会开幕式首次从体育场搬到城市空间 这是现代奥运会首次在开放式城市空间举行开幕式。整个开幕式以城市做jvzquC41pg}t0lhvx0ipo872465198791CXUK]^p9tzL:r:rHMip:v]pe4:19;<0ujznn